A. 根据食管导联心电图P波形态 B. 根据食管导联心电图T波形态 C. 根据食管导联心电图P波振幅 D. 根据患者的身高确定电极导管插入食管的深度 E. 通过起搏定位
A. 呼吸急促或呼吸活动度过大 B. 电极与皮肤接触不良 C. 仪器老化 D. 记录纸接触不良 E. 导联线插头接触不良
A. 静息时,K可外渗而:Na不能自由渗入 B. 膜外排列一定数量阳离子,而膜内排列相同数量的阴离子 C. 普通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大约在-90mV D. 心肌细胞极化状态时是内负外正 E. 静息状态时细胞内液的K<sup>+</sup>浓度远低于细胞外液,而Na<sup>+</sup>浓度相反
A. 起搏的心腔 B. 感知的心腔 C. 感知后的反应方式 D. 程控、遥测、频率应答功能 E. 抗快速心律失常功能
A. 起搏器对心脏自身的P波不能感知 B. 起搏器对心脏自身的QRS波群不能感知 C. 双腔起搏器感知房性期前收缩或其他信号后出现快速、规整的心室起搏 D. 出现长于基础起搏间期的固定起搏RR间距 E. 起搏器对不应该感知的信号进行感知
A. 1/3 B. 2/3 C. 1/2 D. 1/4 E. 3/4
A. 恰遇交界区的相对不应期 B. 恰遇心室肌的相对不应期 C. 恰遇交界区的有效不应期 D. 恰遇右束支的有效不应期 E. 恰遇右束支的相对不应期
A. Ⅱ、Ⅲ、aVF导联有病理性Q波 B. V<sub>1</sub>、V<sub>2</sub>导联出现R波增高、ST段压低及T波高耸 C. Ⅰ、aVL导联ST段抬高 D. V<sub>1</sub>、V<sub>2</sub>、V<sub>3</sub>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或QS波 E. V<sub>3</sub>、V<sub>4</sub>、V<sub>5</sub>
A. 仅用于3通道记录器 B. 是根据EASI正交导联推导得出的心电图 C. 获得的心电图波形与常规心电图差异很大 D. 导联数目较少,对心肌缺血的定位无帮助 E. 以上都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