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每分静息通气量小于4升 B. 通气/血流<0.84 C. 通气/血流>0.84 D. 通气/血流=0.84 E. 弥散功能障碍
A. 疗原发病 B. 除诱因 C. 持疗法 D. 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E. 正酸碱失衡
A. 保持缺氧及二氧化碳对呼吸中枢的刺激作用 B. 保持缺氧对呼吸中枢的刺激作用 C. 保持缺氧对周围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 D. 保持二氧化碳对呼吸中枢的刺激作用 E. 保持二氧化碳对周围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
A. 清除积痰 B. 氧气吸入 C. 使用呼吸兴奋剂 D. 控制呼吸道感染 E. 改善饮食
A. 多巴胺 B. 尼可刹米 C. 沙丁胺醇 D. 氨茶碱 E. 强的松
A. PaO2<80 mmHg,PaCO2>80 mmHg B. PaO2<70 mmHg,PaCO2>60 mmHg C. PaO2<50 mmHg,PaCO2>60 mmHg D. PaO2<70 mmHg,PaCO2>70 mmHg E. PaO2<60 mmHg,PaCO2>50 mmHg
A 25%~29% B. 35%~40% C. 41%~45% D. 51%~60% E. 46%~50%
A. 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脑水肿 B. 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 C. PaO2<60mmHg时以呼吸抑制为主 D. 降低胃粘膜的屏障作用 E. 血液中的K+向细胞内转移
A. 皮肤潮红,温暖多汗 B. 烦躁不安,昼夜颠倒 C. 呼吸费力,呼气延长 D. 表情淡漠,嗜睡不醒 E. 鼻翼扇动,有三凹征
A. 动作轻柔 B. 负压不宜过大 C. 边吸边旋转,上下提插吸痰管 D. 两次吸痰间隔超过15秒 E. 吸痰前不宜给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