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中国农村依然需要“赤脚医生” 五年前,李春燕新婚不久就卖掉了婆家赠送的财礼──两头水牛,在贫困的大塘村开设了一家小小的卫生室。她唯一的竞争对手是一位诬师,此人靠跳大神儿“治病”。乡亲们已经开始习惯于有病到她这里打针吃药。作为一名护士学校的毕业生,今年28岁的李春燕已经是附近教育程度最高的医生了。 多数日子里,李春燕主要忙于治疗感冒和发烧。有时候也要翻过长满水稻和卷心菜的梯田,到就医更不方便的临近村庄为产妇接生。“现在连诬师都要到我这来看病了,他总是流鼻涕,”头发利落地束在脑后的李春燕骄傲地说。 尽管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发出了补充更多赤脚医生的倡议,但像李春燕这样的人仍然寥寥无几。从江县地方政府一直希望他们的360个村子里都能有赤脚医生,但却无力负担这笔费用,所以也一直未能实现目标。赤脚医生无法从国家获得补贴,而普通的乡村医生每月则可以领到100美元左右的工资。 结果,多数赤脚医生和周围的邻居一样生活困苦。2000年与李春燕一道毕业于这个世界银行(WorldBank)资助项目的25名同学中,只有一小部分仍然留在医疗领域。他们大多数选择了到薪水较高的城里打工。李春燕有时甚至不得不接受患者的鸡、鸭、蛋来代替现金。她翻山越岭几小时到其他村子为产妇接生,但最多只能挣到4美元,有时获得的报酬只有区区6美分。 李春燕的部分医疗技能来自于毛泽东时代的一位赤脚医生──她的父亲李汉明。1965年,李汉明中学毕业后接受了6个月的培训,之后就开始在乡村公社给人看病。如今,由于对中、西医都有了解,来找他的患者仍然络绎不绝。这位61岁的老先生每周都要去山里采药,弄些灌木、草根回来,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和痢疾。 李春燕居住的大塘村距离繁华的上海有1,900多公里,这里很多农民甚至无力支付最低水平的医疗保险。多数家庭一年的收入不足60美元,远远低于中国的贫困线。这一带是少数民族苗族的聚居区。 患者可以在他们需要治疗的时候随时前来。一天晚上10点45分左右,李春燕夫妇刚刚吃完饭,正在收拾碗筷,一位妇女就进来了。迅速询问过病情后,李春燕开始用剪刀捅开封著的玻璃瓶,给那位妇女怀里流著鼻涕的2岁小孩注射抗生素,并辅之以传统中药,以缓解他的烧热。这位妇女付给李春燕两张一块钱的纸币,合25美分。她只收了一张。 第二天一早雄鸡刚刚报晓,她的第一批患者就来了──另外两个患了感冒的小孩。他们也注射了同样的抗生素,外加一些含蛇胆成分的止咳药。专家已经对中国边远地区医生过度依赖抗生素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李春燕说,她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疾病迅速扩散。 “赤脚医生”的出现也是毛泽东在六七十年的一项重要功绩。所谓赤脚医生是指那些在边远地区为降低婴儿死亡率和根除传染疾病作出重要贡献的农村医务工作者。当地政府会选出赤脚医生的培养对象,然后对这些人进行三到六个月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一些卫生知识,可以治疗常见病,并能为产妇接生。这个名称也是对最底层医护人员的一种形象描述,他们当中很多人还要继续耕地种田,常常赤著脚在农田里干活。 毛主席倡导下的赤脚医生帮助实现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六十年代开始推行的疫苗接踵项目,中国成为了率先根除天花和小儿麻痹症等高度传染疾病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到七十年代,中国在减少婴儿死亡率方面已经领先于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其他发展中国家。当时,中国农村居民中有85%可以接受公社资助的医疗。 然而在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很多这样的成就遭到了遗弃。部分原因可能在于中国政府取缔了公社,而公社正是资助医疗的重要部门,此外,政府还停止向赤脚医生支付工资。很多赤脚医生被迫回家种田。其他人则开起了药店,依靠高价售药来维持生计。 进入九十年代,医疗成本迅猛增长,而农村收入却难以跟上。对医疗成本的担忧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紧衣缩食的重要原因;人们在看病前必须预交押金,很多人只能靠向亲戚朋友借钱治病。在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最近对190个国家进行的医疗卫生公平性评价中,中国被排到了倒数第四位。 3月份,中国国务院下属研究机构以罕见的犀利言辞发表了一份报告,称几十年的医疗改革“不成功”。海外健康专家表示,中国医疗改革失败的风险很高──而一旦失败受害的不仅仅是中国。如果这个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很多地区不能得到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像非典型肺炎(SRAS)、艾滋病(AIDS)、禽流感这类疾病将很容易在全球蔓延。李春燕这样的人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力量。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提出建议称,政府应该像过去那样鼓励赤脚医生的存在。他们应该接受免费培训,并享有政府提供的工资,应由他们来充当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的排头兵。 但批评人士指出,这种提议太不切实际了。“乡村医生和赤脚医生们已经基本上成了药贩子,”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教授WilliamC.Hsiao说。他正在牵头实施改善中国农村地区医疗状况的一个试验项目。Hsiao表示,医生技能不高并不是中国医疗问题的关键所在。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国农民真正需要的是获得可以负担的医疗保险,让医生的行为受到村委会的监督。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提出建议称,政府应该给与赤脚医生更多地支持,但有批评人士指出,这种做法不切实际,你如何判断?并给出具体建议。


问答题

南京:居民代表民主罢免社区主任 27日上午,28位面色略显凝重的居民代表聚集在白下区苜蓿园街道梅花山庄社区会所里,召开了小区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居民代表大会”。经过全体表决,一致通过了罢免现任社区主任的提议。居民代表开会罢免“小巷总理”,这还是南京第一遭。 “去年7月份,国家民政局在我们卫桥南航社区搞了社区主任的直选。完了以后我在社区主任会上就说过,你们不要以为《组织法》规定当上主任之后任期就有三年,《组织法》同时规定,只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代表同意,就可以召开居民代表大会讨论罢免,参加大会的代表如果半数以上同意,就可以当场中途罢免。”现场观摩了会议全过程的苜蓿园街道严克红副主任对记者说。 严主任认为,社区主任被居民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他们的工作老百姓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的权力不是领导给的,而是群众给的,你们更多的要对群众负责。梅花山庄的原社区主任不深入群众,很多工作没法开展,群众不满意,街道也觉得他工作能力比较差,被罢免,是理所当然的事。” 梅花山庄小区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在去年4月成立的,同时选举了社区主任,没想到的是,不到一年,居民们对社区主任的“弹劾”就接连不断。在前天的会议现场,会议的“主角”――被推上“罢免”浪尖的那位社区主任虽然被多次通知,但还是没有到场。最先发言的是当地的社区党支部书记,他提出,原社区主任很年轻,学历不低,当初选他上来大家都寄予了厚望。可是,他的工作没干好。接着,居民代表纷纷发言。有居民提出,在非典时期,小区物业公司出了不少力气搞防护,社区里却没有配合好,而在年终工作小结里,社区主任却来“揽功”。还有居民说,最近街道组织了普法竞赛,社区主任不传达、不组织、不报名,对街道组织者竟在竞赛会上说没人参加而最终弃权,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最终,罢免现任主任的提议被28名代表全票通过。紧接着,代表们选出了接任的社区主任。接任人王莉当场做了表态:“我接受你们的挑选,也希望你们给我这个机会,我愿意到梅花山庄来做这个工作,给自己一个新的尝试,谢谢你们。”居民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讲到点子上了。”结合案例试论如何完善社区居民议事决策机制。


问答题

最近,广东省文化先进区评估组对深圳市福田区创建文化先进区进行了考察和评估,该评估组充分肯定了福田区的“大经济、大文化、大服务”的三大发展战略,认为福田区把“一公里文化圈”建设提到了与经济发展同等的地位,真正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并高度赞扬福田区打造“一公里文化圈”是有规划、有投入、有效果。 “一公里文化圈”是福田区委、区政府着力打造的一个城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体系,其建设目标是辖区市民出门一公里范围内,就能找到公益性文化场所,并享受到特色的文化服务。到目前为此,经过近3年、投资13亿元的建设,福田区“一公里文化圈”已初步形成,并开始全面运转。从福田区的城区文化发展战略来看,其打造的“一公里文化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大经济:构建“小而精、多而全”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体系 仅2003年,福田区就先后投入近4亿元用于文化设施建设。针对农村城市化社区的文化设施建设普遍薄弱的现状,从2003年起,福田区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用于鼓励股份合作公司兴办文体设施。2003年,下沙、皇岗等8个股份公司相继动工或规划了社区文化项目,总计投资近2亿元。 大文化:实施两项措施为资金与人才提供保障 为保障大文化战略实施的资金与人才,福田区政府通过了《福田区文化体制改革方案(试行)》和《福田区公共文化场所管理暂行办法》。这两项措施提出:1、到2004年底,用20亿元构筑文化设施体系;2、建立宣传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两项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社会科学课题研究,文艺精品创作与奖励,优秀文艺人才培养等;3、进行市场化运作试点,在确保公益性文化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可采取集约经营的方式,将各文化站的某个项目承包给一家文化公司进行连锁经营;个别条件成熟的文化站,在不改变公益性功能的前提下,可采取“委托经营”的方式,进行市场化运作试点;4、经营收费项目要对特殊群体实行减免。 大服务:划定三大类文化服务场所实施不同方式经营 为妥善经营这些公用设施,福田区委、区政府按照服务性质把所有场所分成三大类,即公益类、准公益类和政府与社会联办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对不同的文化场所实施不同的经营方式和经费来源。公益类的为政府全额拨款;准公益类的为政府投资兴建、差额拨款,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的文化事业单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与社会联办的则实行经理(主任)负责制。各类公共文化场所在保证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前提下,可通过文化培训、场地出租、文体设施有偿或低偿使用收取一些费用,并要求所有有偿服务收入都得列入“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文化事业的发展。简述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


问答题

最近,广东省文化先进区评估组对深圳市福田区创建文化先进区进行了考察和评估,该评估组充分肯定了福田区的“大经济、大文化、大服务”的三大发展战略,认为福田区把“一公里文化圈”建设提到了与经济发展同等的地位,真正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并高度赞扬福田区打造“一公里文化圈”是有规划、有投入、有效果。 “一公里文化圈”是福田区委、区政府着力打造的一个城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体系,其建设目标是辖区市民出门一公里范围内,就能找到公益性文化场所,并享受到特色的文化服务。到目前为此,经过近3年、投资13亿元的建设,福田区“一公里文化圈”已初步形成,并开始全面运转。从福田区的城区文化发展战略来看,其打造的“一公里文化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大经济:构建“小而精、多而全”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体系 仅2003年,福田区就先后投入近4亿元用于文化设施建设。针对农村城市化社区的文化设施建设普遍薄弱的现状,从2003年起,福田区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用于鼓励股份合作公司兴办文体设施。2003年,下沙、皇岗等8个股份公司相继动工或规划了社区文化项目,总计投资近2亿元。 大文化:实施两项措施为资金与人才提供保障 为保障大文化战略实施的资金与人才,福田区政府通过了《福田区文化体制改革方案(试行)》和《福田区公共文化场所管理暂行办法》。这两项措施提出:1、到2004年底,用20亿元构筑文化设施体系;2、建立宣传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两项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社会科学课题研究,文艺精品创作与奖励,优秀文艺人才培养等;3、进行市场化运作试点,在确保公益性文化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可采取集约经营的方式,将各文化站的某个项目承包给一家文化公司进行连锁经营;个别条件成熟的文化站,在不改变公益性功能的前提下,可采取“委托经营”的方式,进行市场化运作试点;4、经营收费项目要对特殊群体实行减免。 大服务:划定三大类文化服务场所实施不同方式经营 为妥善经营这些公用设施,福田区委、区政府按照服务性质把所有场所分成三大类,即公益类、准公益类和政府与社会联办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对不同的文化场所实施不同的经营方式和经费来源。公益类的为政府全额拨款;准公益类的为政府投资兴建、差额拨款,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的文化事业单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与社会联办的则实行经理(主任)负责制。各类公共文化场所在保证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前提下,可通过文化培训、场地出租、文体设施有偿或低偿使用收取一些费用,并要求所有有偿服务收入都得列入“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文化事业的发展。何谓社区工作?与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方法相比较,社区工作具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火星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