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2009年,浙江工商大学40多个在校大学生,把目光投向了校园之外,用了近一年的时间,足迹踏遍浙江、四川、江苏、福建、湖南、内蒙古等6个省份(自治区),上海、北京、重庆、天津等4个直辖市的1260个乡村,走访大学生村官,乡镇领导、村民等。调查中他们发现,大学生村官面临着诸多问题。“大学生村官是一个热点问题。这几年,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执行,对加强农村的经济建设,完善基层组织形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大学生的成长。同时,大学生村官制度在推进过程中,其本身依然有许多内容处在探索的阶段,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浙江工商大学的调研团队这样概括调研的初衷。“和普通大学生相比,可以明显感受到大学生村官的不一样,他们像是经历了很多事情、经历了很多岁月的人。由于乡村当地的复杂性,一年的村官生涯后,他们对社会的观点、对人情世故的看法是很特殊的。”调研团队负责人、该校公共事业管理0702班学生陈震聃说,和大学生村官的接触,让自己有很大的感触。“在去年寒假的集中调查中,每天时间一到,42名调查员通过飞信把反馈信息发给我。”陈震聃看着电脑上跳出来的大量信急窗口,对大学生村官体制的感受越来越深刻,强烈的使命感触动了他的神经,促使他立即行动起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大学生村官的真实生活状况反映出来。另外一名调研团队负责人、公共事业管理0601班学生茅婕云认为:“对大学生来说,在乡村当一年村官的成长,要比在城市一年的成长多多了。”他们发现,考核机制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培训机制缺效果三项突出问题,给大学生村官造成了很多问题。比如上岗前的培训,有的地区是7天,有的是3天,有的则是直接上岗。简单的培训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新任大学生村官迅速掌握村务的处理方法。往往需要近一年的时间,大学生村官才能在陌生的农村环境中摸透村民情况,树立起威望,掌握好处理事情的技巧,真正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而农村与城市的交流不便,让大学生村官在重回城市新工作岗位时面临竞争力缺乏的问题。一部分地区的财政紧缺,也容易让大学生村官难以安心工作。“大学生村官考核机制不完善。”调研团队成员、法学专业0604班学生蒋人杰讲述了其中的一个例子,落户浙江某村的村官小张,向所驻村村委报到后,工作了一星期,也不见有谁给他安排任务,或者有什么约束制度,小张借着双休日跑回老家,就给村长打了个电话,告之“我得在家复习迎接考试”,没想到村长爽快地答应了,“这儿没什么事,你就忙你的吧,好好复习,好好考试”。一次“试水”成功,从此,小张不想去村子的时候,就编个理由,一失踪就是好多天,而且,失踪的频率越来越高。“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参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大部分是文科生,少有农、林、工科或者是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加盟,这也给大学生村官真正融入小环境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陈震聃说,在选聘大学生村官的时候,并没有专业上的要求,一介文科书生走进农村,几乎没有任何专业优势可以体现。于是,他们的工作更多的就是日常琐事,哪里需要就到哪里顶岗,扮演着“政府机关文秘"的角色,与当初“到基层闯荡一番"的远大志向相去甚远,心理落差可想而知。再加上现在有发达的信息交流渠道,大学生村官们也时时与外界的同学、朋友保持着联系,了解他们的动向,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动摇自己当初的决定。“大学生村官跟其他乡镇干部做的工作相差不大,但是待遇上有天壤之别,社会上也有人把他们看成临时工,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很难长期对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陈震聃说。当然,这里也有需要大学生村官自身努力的因素。陈震聃清楚地记得,有一位姓潘的女孩,对于自己的文秘工作没有怨言,日复一日地做着写材料、跑腿、解决邻里矛盾的工作。就是这个小个子女孩,以自己在大学里所接受的现代思想影响着山村里淳朴的村民,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村里人有啥事都乐意跟她谈。<br>问卷调查在发放之初,曾经遇到一些大学生村官的不理解,有被当作是别有用心的暗访,也有被误认为要套取信息谋求利益。当调查员耐心阐明自己的工作目标和意图之后,最终大学生村官都热情地接待了调查员,认真填写调查问卷之余,一再嘱托调查员,“要把大学生村官面临的问题都反映出来”。在针对大学生村官的问卷调查之外,民选村官和村民的问卷调查使得数据来源不局限于大学生村官本身,调研学生们能从整体环境观察农村现状,由表及里,分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让参与调研的学生感触最深的,是地方经济基础与大学生村官的幸福指数关联性的问题。以对浙江省经济发达地区温州市和欠发达地区丽水市的调查统计为例,据政府统计,在不扣除当年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前提下,2008年温州市人均收入为26172元,而丽水市人均收入为19878元。但是在丽水的受访者中,认为自己对现有工作状况非常满意和较为满意的大学生村官占调查总人数的68.6%,温州只占到受访者的27.5%;而从对目前待遇的满意度看,温州市大学生村官持很满意和较为满意的占调查总人数的12.5%,而该数据在丽水地区却是37.8%。同时显示,在丽水地区,原有的村官和村民表示对大学生村官非常欢迎和比较欢迎的比例达到了85.7%,而在温州地区该比例只有52.4%。在家人支持度方面,丽水地区大学生村官家人非常支持和比较支持的比例达到87.6%,而温州地区只有46.2%。“一般认为,对于待遇的满意度和家人支持度等应该与当地的收入成正比,而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在温州和丽水这两个地区,表现出来的数据却是相反的状况。”陈震聃讲述了调查得来的主要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与生活物价水平的关系是影响满意度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从原有村官和村民的支持度可以看出,丽水地区的村官和村民更加欢迎大学生村官的到来,大学生村官们更能得到支持,做好工作,因此更能享受到工作所带来的成就感,也更容易呆得住,干得好。<br>我国实行“大学生村官制度”已经有10余年时间了,该制度是我国设立的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制度,请总结该制度具备哪些功能。


问答题

材料:2009年2月1日,“家电下乡”政策正式在我省实施。这项惠民政策的实施,在释放和激发农村市场消费活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br>(一)一年实现销售额6.2亿元<br>近一年来,“家电下乡”商品保持旺销,既推动了农村市场消费,使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又缓解了金融危机对家电生产企业、消费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截至去年12月31日,我省家电下乡中标企业共有69家,备案网点3668个,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394918台(部),实现销售金额逾6.2亿元,补贴兑付率达93.6l%。同过去各项惠农政策在甘肃的实施情况相比,“家电下乡”政策更受农民的欢迎。民革甘肃省委的调查显示,我省农民基本上可在当地销售网点购买到规定的家电产品,也可在规定时间享受到“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同时,“家电下乡”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在不断调整,增加了一些农民需要的产品,又调整了一些产品的最高限价,得到基层一致好评。临夏民族商场的负责人表示,“家电下乡”政策调整后,大大激发了农民的消费热情,他们的销售额与推广初期相比增加了40%以上。省上相关部门估计,从2009年2月起的未来4年内,全省农村市场家用电器的销售额将在原来基础上再增加80亿元,其中洗衣机增加9.2亿元、电冰箱增加48.4亿元、手机增加6.5亿元、彩色电视机增加14.3亿元。<br>(二)“家电下乡”问题不断<br>民革甘肃省委调查发现,当前甘肃“家电下乡’’最大的困难和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补贴兑付率最低,同时,下乡产品销售困难也成为消费者、零售商、生产商之间的一道“鸿沟”。消费者方面,“买不起”和“不愿买”的问题同时并存。有的农村消费者反映,“家电下乡"产品虽然价格低,但是档次不够高,产品型号有限,选择余地不大,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的以中老年家庭为主,年轻人多选择其他产品。一些农民甚至认为“家电下乡”产品都是滞销货或者是即将淘汰的产品。在零售商、生产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流通网络不发达及地方的中标流通企业不愿卖。根据国家现有规定,“家电下乡”中标的销售企业原则上年营业额要达到3亿元以上,配送能力覆盖全省,销售服务网点覆盖率达50%以上,在一些地区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商业流通企业相对较少,大部分中标企业都是生产企业。生产企业为了中标已经压低了价格,再加上从生产商到县城销售需要经过省级代理、市级代理等层层经销商,最终端的经销商利润空间已十分有限。一些商家也反映,商家销售“杂牌”家电的利润往往比“正牌”高。第二轮招标开始,国家强制规定下乡补贴产品必须要有正式发票,一些经销商更觉得无利可图,一些商家怕因多开票而增加税赋,致使对推销“家电下乡”产品不积极。“家电下乡”中领取补贴难成为农民普遍反映的又—个问题。另外,受条件限制,城区网点设置多,乡镇网点设置少,特别是一些偏远乡村,既没有经销网点,又缺少宣传,存在“家电下乡”的“盲区”。问题:家电下乡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实施好家电下乡?


火星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