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21~123℃,15~30分钟 B. 121~123℃,30~60分钟 C. 105℃,30分钟 D. 125℃,3分钟 E. 160~170℃,2小时
A. 应标注产品主要原料的有效成分及其含量 B. 含植物成分的抗(抑)菌剂,还应标注主要植物拉丁文名称 C. 对指示菌的杀灭率大于等于90%的,可标注“有杀菌作用” D. 对指示菌的抑菌率达到50%或抑菌环直径大于7mm的,可标注“有抑菌作用”;抑菌率大于等于90%的,可标注“有较强抑菌作用” E. 用于阴部黏膜的抗(抑)菌产品应当标注“可用于性生活中对性病的预防”
A. 体温计 B. 饮水 C. 小外科器械 D. 织物 E. 皮肤
A. 戊二醛 B. 氯己定 C. 甲硝唑 D. 三氯新 E. 苯扎溴铵
A. 碘化钾 B. 氢氧化钠 C. 铬酸银 D. 硼酸 E. 硫酸锌
A. 看有否泄漏气体 B. 嗅是否有臭味 C. 用10%溴麝香草酚蓝的饱和硫代硫酸钠液浸湿滤纸贴于可疑漏气处 D. 用10%酚酞的饱和硫代硫酸钠液浸湿滤纸贴于可疑漏气处 E. 用10%溴酚蓝的饱和硫代硫酸钠液浸湿滤纸贴于可疑漏气处
A. 对呼吸道的伤害作用 B. 对皮肤黏膜的伤害作用 C. 眼的烧伤作用 D. 细支气管炎 E. 高蓄积毒性
A. 氯化钠 B. 氯化钙 C. 氯化亚铁 D. 氢氧化钠 E. 乙醇
A. pH值降低,酸性条件,有机物较少 B. pH值增加,碱性条件,有机物较少 C. pH值为中性,有机物较少 D. pH值降低,酸性条件,有机物增加 E. pH值增加,碱性条件,有机物增加
A. 主要用于医疗器械的浸泡消毒与灭菌 B. 不得用于注射针头、手术缝合线及棉线类物品的消毒或灭菌 C. 不得用于室内物体表面的擦拭或喷雾消毒 D. 不得用于手、皮肤黏膜消毒 E. 可用于室内空气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