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第一恒磨牙在出生当时 B. 上下中切牙、下侧切牙在出生后第3~5个月 C. 上、下尖牙在出生后第2年初 D. 第一前磨牙在出生后第3年左右开始 E. 第二前磨牙在出生后第4年左右开始
A. 乳牙提前脱落 B. 后继恒牙牙根尚未发育 C. 后继恒牙牙根仅形成不到1/2 D. 恒牙胚已暴露 E. 牙冠面有较厚的牙槽骨质覆盖
A. 恒牙胚因外伤、异位、萌出道异常,使乳牙根完全或部分未被吸收而滞留 B. 恒牙早萌,X线片显示恒牙根尚未形成或仅有近颈牙根形成1/3 C. 囊肿、牙瘤、牙龈纤维组织增生等妨碍了恒牙的萌出 D. 萌出道异常的恒牙常压迫邻牙牙根,造成牙根吸收 E. 多生牙或残根使恒牙的萌出道受阻
A. 唇系带中的纤维组织伸入腭侧龈乳头 B. 唇系带一般附着于牙槽嵴顶 C. 唇系带一般距龈缘约2~3mm D. 唇系带一般距龈缘约3~4mm E. 唇系带一般距龈缘约4~5mm
A. 异常的唇系带粗大、与腭乳头相连,牵上唇时腭乳头发白 B. X线片可见上、下中切牙间的牙槽嵴较宽,有倒Ⅴ形缺口 C. 舌系带过短,会妨碍舌的正常功能活动 D. 舌系带过短患者常伴有下牙弓过窄,前牙开牙合 E. 舌系带过短,舌尖代偿性活动增加,姿势位时舌处于低位
A. 3周~7个月,乳牙萌出 B. 4~7岁,第一恒磨牙萌出 C. 11~13岁,第二恒磨牙萌出 D. 16~19岁,第三恒磨牙萌出 E. 以上都是
A. 恒切牙萌出初期,出现轻度拥挤现象,可能因恒牙较乳牙大,随着颌骨的增大和乳磨牙与前磨牙的替换等变化可自行调整 B. 多生牙占据了恒牙的位置,常引起恒牙的错位萌出 C. 唇系带异常可造成上中切牙之间出现间隙 D. 咬上唇习惯容易形成前牙反,下颌前突及近中错等畸形 E. 以上都不是
A. 后牙反 B. 个别前牙反 C. Ⅲ°深覆、Ⅲ°深覆盖 D. Ⅲ°牙列拥挤 E. 上颌侧切牙初萌出时,牙冠向远中倾斜
A. 上颌骨由上颌突、侧鼻突和前鼻突共同发育而成 B. 上颌骨由上颌突、前鼻突和中鼻突共同发育而成 C. 上颌骨由前鼻突、侧鼻突和中鼻突共同发育而成 D. 上颌骨由上颌突、侧鼻突和中鼻突共同发育而成 E. 以上都不是
A. 安氏Ⅰ类牙性错牙合 B. 安氏Ⅲ类错牙合,上颌发育不足 C. 安氏Ⅲ类错牙合,下颌发育不足 D. 安氏Ⅲ类功能性错牙合 E. 安氏Ⅲ类牙性错牙合,上颌发育不足伴下颌发育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