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镇静剂 B. 阴道助产 C. 人工破膜后静滴缩宫素 D. 等待产程自然分娩 E. 剖宫产结束分娩
A. 子宫破裂. B. 产后出血 C. 软产道组织受压缺血、坏死 D. 软产道裂伤 E. 新生儿频内出血
A. 潜伏期延长 B. 活跃期延长 C. 活跃期停滞 D. 胎头下降延缓 E. 第二产程停滞
A. 静脉点滴催产素 B. 产钳助产 C. 使用镇静剂 D. 行胎头吸引术 E. 立即行剖宫产
A. 鼓励产妇进食 B. 指导产妇6~8h排尿一次 C. 提供心理支持 D. 加强胎心监测 E. 避免过多使用镇静药物
A. 早吸吮 B. 出生后半小时内喂葡萄糖水 C. 按医嘱给维生素K,肌注 D. 与母亲皮肤接触 E. 新生儿抚触
A. 肌内注射缩宫素 B. 静脉滴注缩宫素 C. 补充营养,适当休息 D. 肌内注射地西兰 E. 肌内注射哌替啶
A. 内分泌失调 B. 大剂量使用缩宫素 C. 子宫肌瘤 D. 胎位异常 E. 产妇精神紧张
A. 总产程不超过3小时 B. 总产程超过24小时 C. 宫口开的3cm至宫口开全超过8小时 D. 宫口开全后初产妇超过2小时,经产妇超过1小时尚未分娩 E. 从临产规律宫缩至宫口扩张3cm,超过16小时
A. 于胎儿娩出时肌注缩宫素10U B. 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C. 协助产妇饮用高热量饮品 D. 密切观察宫缩、阴道流血情况 E. 协助开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