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不应期正常 B. 相对不应期延长并且>PP间距 C. 相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均延长,以相对不应期延长为主 D. 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只留下很短的相对不应期 E. 有效不应期极度延长,大于逸搏间期
A. 阻滞部位均位于希氏束以下的束支系统 B. 是由于房室传导系统某一部分有效不应期极度延长,大于逸搏间期 C. 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不固定,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D. 如果逸搏心律的QRS波群增宽,阻滞部位大多发生在希氏束以下的部位 E. 少数情况下可同时存在两个逸搏起搏点,引起逸搏心律不匀齐
A. 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 B. 可见心室夺获 C. 部分P波与QRS波群无关,心室率大于心房率 D. QRS波群形态可为室上性,亦可宽大畸形 E. 部分P波与QRS波群无关的原因是由于干扰所致
A. 是两个节律点之间的正性传导的干扰现象 B. 发生在有传导阻滞的情况下 C. 促进传导改善的激动可以是一次期前收缩 D. 促进传导改善的激动可以是一次逸搏 E. 常可以使原来存在的传导阻滞完全消失
A. QRS波群脱落前的PR间期可以意外地延长 B. RR间距可以不呈进行性缩短 C. 房室传导比例常为2:1~4:1 D. QRS波群脱落后的PR间期常缩短 E. 病变多位于房室结或希氏束的近端
A. 成人PR间期>0.20s B. 老年人PR间期>0.22s C. 同一患者心率相同时PR间期延长>0.04s D. 如果QRS波群形态无异常变化,房室传导阻滞的部位一定在房室结或希氏束 E. QRS波群形态畸形,房室传导阻滞部位多位于希浦系统
A.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B.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C. 心房扑动 D.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E. 窦性心动过速
A. PR间期延长且固定,无QRS波群脱落 B. PR间期逐渐延长至QRS波群脱落 C. PR间期恒定,突然出现QRS波群脱落 D. PR间期缩短 E. PR间期不固定,心房率快于心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