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胎儿水肿指患儿全身水肿,但不包括腹水 B. 出生时常出现明显黄疸 C. 一般不会出现出血倾向 D. 肝脾肿大与胎儿水肿有关 E. 出生后溶血会继续进行
A. 唇腭裂 B. 脑积水 C. 无脑儿 D. 腹裂 E. 室间隔缺损
A. 脐左下方 B. 脐左上方 C. 脐右下方 D. 脐右上方 E. 脐部下方
A. 穿颅术:头位死胎,宫口开全,先露已入盆 B. 胎头吸引术:胎儿窘迫,头位先露棘下1cm,宫口开全 C. 臀牵引术:臀位,脐带脱垂,宫口开全 D. 剖宫取胎术:横位,死胎,先兆子宫破裂 E. 剖宫产术:臀位,足先露
A. 严格缩宫素引产指征 B. 健全三级保健网,宣传孕妇保健知识 C. 做好产前检查,及时发现胎位异常 D. 密切观察产程,避免忽略性肩难产发生 E. 为避免子宫破裂的发生,多采用剖宫产
A. 免疫学说 B. 子宫一胎盘缺血学说 C. 环境学说 D. 血管内皮损伤学说 E. 遗传学说
A. 孕激素 B. 雌激素 C. 甲状腺素 D. 催乳激素 E. 以上均相关
A. 改为开腹手术 B. 右附件切除 C. 分期手术 D. 子宫十右附件切除术 E. 子宫十双附件十大网膜切除术
A. 外周组织或靶器官雄激素受体缺少 B. 21-羟化酶缺失 C. 17-羟化酶缺失 D. 外周组织或靶器官雄激素受体功能异常 E. 外周组织中5a-还原酶缺乏
A. 宫缩时,宫体部肌纤维变短变宽,收缩后肌纤维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长度 B. 宫缩以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宫底部收缩力几乎是子宫下段的2倍 C. 宫缩起自宫角,均匀协调向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再以2cm/s速度向子宫下段扩散。 D. 当宫口开全后,宫缩持续约30秒,间歇5~6分钟 E. 宫缩开始后,宫腔内压力于临产初期升高至25~30mmHg,第一产程末可增至40~60mmHg,于第二产程期间可达100~150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