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读《陈情表》教学实录(节选),完成问题。师:作者“陈情”想要达到什么目的?用文中的原话回答。生:“听臣微志……保存余年”。师:他为什么不直接说自己的目的,而从自己的幼年写起?生:为了打动皇帝。师:假如你是晋武帝,你会同意李密的请求吗?生:我觉得不会同意,生:我觉得会同意。因为“百善孝为先”,如果不能尽孝,又怎么能够去尽忠。师:看来文章第一段就打动了这位皇帝,后面的内容就不用看了。师:李密原来是蜀汉旧臣,原来在祖母有病的时候就一直做着官,而现在一归顺晋朝就不做官了,这样会招致晋武帝的怀疑的。所以,他在动之以情之后,还要晓之以理。请大家找出文中的理之所在。生:“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您把孝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而我正是要尽孝。生:“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师:人生七十古来稀。如果假定时日,忠孝之间的矛盾最终可以化解。“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这都是可以解决的。此时,皇帝看到了他的道理分析之后,会答应他吗?生:会。师:有人说,读《出师表》不哭,不忠;读《陈情表》不哭,不孝。大家在学了这篇文章之后,有什么样的触动?请大家在课后写一篇读后感,题目就定为《我读(陈情表)》。 问题:分析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旨的。


    问答题

    阅读《登高》教学实录(节选),完成问题。师:同学们愿意听电影故事吗?生:愿意!师:不过,这不是一个欢乐的故事,而是一个凄楚悲凉的故事。听完心情会很沉重。我还给大家提个要求。因为是电影故事,请大家边听边在脑海中把这个故事补充转化成电影画面。我相信大家都是杰出的“电影摄影师”,一定能够在大脑中把画面构想得很逼真,而且每人都要切实地身临其境去体会。大家能做到吗?生:能。师(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满怀感情):一千两百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萧瑟的秋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从山下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放音乐《二泉映月》,老师在乐声中满怀深情地朗诵《登高》全诗。课堂中气氛凝重,有些学生流下泪来)师:大家听完这个故事,知道这个老人是谁吗?生:是杜甫。生:老师,请您再朗诵一遍吧!(该生红着脸,噙着眼泪,全体学生都应声附和)师:老师朗诵得好吗?还没听够呀。生:好,还想再听。(师再朗诵,学生跟读)师:大家读得相当棒!我猜一定比平时读得好。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老师,你很动情。你感染了我们大家,我们被不知不觉感动了。师:那么,老师为什么很动情?生:你很了解杜甫,很了解这首诗。师:了解还是理解?生:理解。师:对,要想读好,首先得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我们常说一句话叫作“文如--”生:文如其人。 问题:分析教师是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诗歌的。


    问答题

    请简要评析《囚绿记》教学现场所体现的教学理念。(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①哪几段写囚绿记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请快速阅读课文,圈画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像“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这是任务一。②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品味品味。③质疑。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1.学生自读、圈画。2.讨论交流问题①。明确: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择绿、近绿、囚绿、释绿,这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这曲折有致地表现了作者爱绿色生命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3.讨论交流问题②。4.个别读(说明理由)、散读、全读、配乐诵读。我们在朗读时,被作者对绿的挚爱感动了,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株常春藤这么爱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圈画有关词、短语、句子,做些批注。①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②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与理性思考呢?(提示:应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烽烟四逼”思考)5.学生自读、思考、圈画、批注。6.小组交流。7.全班分享(每一组推选一名代表),深化感悟。8.在交流中明确概括绿的特点的词语,形成板书(多媒体课件展示)。


    问答题

    以下是一位教师的教学反思,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在教材使用上,我紧扣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努力把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取舍,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在教《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篇散文时,只抓住托尔斯泰墓“逼人的朴素”下是他的毕生追求--向往平民化、回归自然--这一伟大人格的外化这一重点讲深讲透。莫泊桑的《项链》中外驰名,学生乐于阅读,但仅此一篇难以满足学生求知的渴望,我在讲解课文的基础上,又给学生补充了莫泊桑的其他小说,如《羊脂球》等,并把莫泊桑和另外两位短篇小说巨匠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作比较,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又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语文课的特点,渗透思想教育内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历史伟人如屈原、杜甫、白居易、辛弃疾、文天祥、谭嗣同等等,他们的爱国豪情充塞着青年学生的胸膛:张衡、蔡伦、沈括,他们之所以历代被人们称颂,是因为他们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天山的壮丽,泰山的博大,黄山的神奇,三峡的秀美,内蒙古的辽阔,都让学生心向神往,爱国的热情澎湃于胸中。其次,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挖掘课文内涵,让学生从中领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拿来主义》教会了学生如何对待传统;《(呐喊)自序》让学生看到了一个伟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阿Q正传》让学生了解了一个灵魂残缺之人的可悲;《师说》帮助学生摒弃盲目自大,养成求实好学的习惯。每学期我都要结合课文教学引入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习惯,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堂上根据讲课内容随时提出紧密联系现实的问题,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习惯。并在课下引导学生从中了解社会,为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问题:请对以上教师的教学反思做简要评析。


    问答题

    书香①普洱茶,只有放上了年头才能发出真正的茶香;记忆,只有在时光的浸泡下才能沉淀出真正的感动……②有一年的夏天,我到曾祖父家,待了一段时间。那是一个位于苏州的如画的小镇,它总在不经意处散发着文人墨客般的书卷气息。那里的人,也一样。③我的曾祖父是在那里长大的,有着如同那小镇般的气质。初次见面,着实让我吃了一惊:花白花白的头发整齐地理成了板寸,银色的胡子是非常标准的“中式”,手中无意识地抓着一卷书,口中说出的话还参杂着一两句古诗、古词,身上散发着书墨的香味。“都多少年代了,还那么落伍。”我不禁嘀咕道。④晚饭时候,见他迟迟未到,曾祖母让我上楼找他。“你上楼找他吧,他怕是又在书房读书忘了时间了罢!”她和霭地笑着,像朵灿烂的白菊花。绕过门阶,顺着木质的楼梯攀走上去。年头久了的木头楼梯,发出一串“吱呀”声。走到二层的第一扇门,也是最后一扇门前。推开门。见他端坐在椅子上,全神贯注地翻阅着一本泛黄的《论语》,身旁的窗帘在风中飞舞,不时扫过他的手,他却浑然不觉似的。只顾在昏黄的灯光下看着那印制拙劣的书。我的心中隐约地浮现出敬意:在当今社会中能这样专注读书的怕是少之又少吧。⑤第二天,他带我去了街上。那真是个漂亮的小镇:一水一木,一壁一桥都那么和谐,像摊在眼前的中国水墨画一般清雅。但再美的景色看多了也会腻。当我不再耐心而转身看他的时候,发现他正兴致勃勃地看着一本书。“您出门也总带着本书吗?”他推推眼镜,头也不抬地回答着:“嗯,嗯。”“您每天看书,那么您家里的书应该也看过吧?”“嗯,嗯。”“那您干吗还看呢?”他抬起头,合上书,对我说:“因为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见解,有全新的感触。其实做人也一样,每一次见到新的东西,都会对过去的自己有一次新的认识,从而懂得让自己的心灵又一次成长,由此人类才能不断完善。你长大就会懂的。”说罢埋下头继续读书。听完这些话,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本以为只是喜欢读书,没想到,还有着自己对人生、对书的独到见解。真是一位了不起的老人……⑥临走了。他又用手按住我的肩,对我说:“好好读书。”那神态至今我还记得。那是种足以看透人生、灵魂的眼神:深沉而充满希望、自信。⑦是啊!好好读书。像读书一样品味人生,像读书一样做人。⑧他在我心中永远散发着书香。那是种见解的清香。幽幽的,不易察觉却真实存在。读书,书之香,见解之香。 问题:1.请从第③④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⑤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2.请指出该习作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问答题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夜深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题记①三年前的考场门口,外婆拍拍我的头,从怀里慢慢掏出一个桃子说:“青青,加油!”那一刻,我没有掉头。②三年后的今天,我手上拿着临走时妈妈塞给我的桃子在考场门口张望,却始终无法找到那个在为我守候的熟悉的身影。③猛然想起,外婆已经走了好久好久。④依稀记得,外婆会变戏法,总是能从怀里掏出我想要的东西,像芝麻糖、蚕豆、果冻,而最多的则是桃子。⑤我爱吃桃子,却从未对外婆说过“谢谢”!⑥妈妈说过:“青青,外婆从来舍不得吃桃子,都留给你吃了,你将来要好好对外婆。”每每于此时,我就跑到外婆跟前说:“外婆,你老了,我养你!”外婆笑了,笑得眼框里都盈满了泪水。⑦后来,我上了初中,面对更加沉重的学业负担,去外婆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顶多外婆偶尔来我家几趟,但一看到我在做作业,便不忍打挠,放下桃子就走了。⑧外婆病重时,我正忙于期中考试,当我拿着“期中考试第一名”的奖状赶回家时,看到那么多人围着外婆,我手上的奖状顿时掉在地上,我猛地跪在外婆床前,轻声地呼唤她。妈妈拾起奖状,拉着我的手说:“外婆一直在等你!”看到我,外婆慢慢地从怀里掏出一个东西,那是一只红艳艳的桃子!⑨外婆笑了,我却哭了,哭得泪流满面。外婆的眼睛慢慢闭上了。任凭我的哭声在屋内回荡,她却始终没能再看一眼她最舍不得的青青!⑩今天,我肩负着妈妈的嘱托、爸爸的期望、老师的祝福,还有外婆的守候坐在考场上答卷。我相信我不会让他们失望。有些事,错过了就是永远;有些人,一转身就是一辈子。不要忽略任何爱,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桃子,因为毕竟有没有多少爱能够从头再来呢? 问题:1.请从第⑥⑦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⑩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2.请指出该习作的优点,并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问答题

    拥抱阳光①他是个平凡的男孩,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学校的条件也很糟糕,这便塑造了他自卑的性格。但19岁那年,他竟然考上了城里一所著名的大学,他的父母万分激动,把家里能卖的都卖了,挨家挨户地借钱,又找村委会苦苦哀求,终于凑足了学费,把他送上了开往城市的车。②他自己当然也是欣喜万分,但到了那所大学后,他傻眼了。学校里充满着城市的气息,同学们一个个穿着讲究,充满时代的气息,唯有他,一身灰色蓝格的衣服,黑得分不出颜色的布鞋,显得与这现代的校园有些格格不入。③他的目光暗淡了下去。从此,他更自卑了,每天都低着头,只知道埋头读书,别人与他打招呼,他也只会“嗯”“哦”几下,马上低头转身走掉。他总感觉身后有一阵嘲讽的笑声跟着他。于是他没有一个朋友。别人善意地与他打招呼,他也是转身就走。他的心低落到了谷底。④一个月后,学校要开运动会,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同学们竟推荐他去参加一千米长跑比赛。既然如此,那就跑吧。他默默地答应了。⑤运动会那天,其他同学都穿着暂新的运动鞋,只有他还穿着一双土气的布鞋,他的头几乎要垂进胸膛里去了,脸通红通红的,泪都快流下来了。裁判员一声哨响,大家一齐冲了出去,果然被远远甩在了后面。他嘴唇紧咬着,心里越来越难受,真想一屁股坐在地上,再也不起来了。但是,他听到了什么?⑥一阵震耳欲聋的加油声响了起来,他一看,是他们班的同学在为他加油!看呐,同学们一个个扯着嗓子喊加油,还不住地挥舞旗子为他加油!⑦他的心一下子震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了笑容,一瞬间脚下生风,很快超过了所有人,终于,他第一个撞线。那一刻,全场沸腾了,所有同学都兴奋地鼓掌,男同学们都拥抱着他,女同学也围着他叫“英雄”。那一瞬间,他的心似乎被泉水洗涤过一般,一下子清亮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瞬间弥漫了他的全身。他脸上浮现出了笑容,还有一种坚定的神情。⑧原来敞开心扉,去接受别人,交朋友,是这么快乐的事!他觉得他找到了阳光。第二天,他在给妈妈打的电话中,微笑着说:“妈,这个学校真的很不错,整个校园都是阳光。”⑨去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吧!敞开心门,张开双手,去接受别人,那时,你会发现,生活原来这么美好。 问题:1.请从第③④⑤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⑤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2.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优点,并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火星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