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B. 荧光法 C. 紫外分光光度法 D. 红外光谱法
A. 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中性分子 B. 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离子 C. 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气态的基态原子 D. 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气态的激发态原子
A. 标准加入法 B. 标准曲线法 C. 直读法 D. 内标法
A. 扣除背景 B. 加入消电离剂 C. 采用其他分析线 D. 采用稀释法或标准加入法来排除干扰
A. 原子的热运动 B. 原子与其他粒子的碰撞 C. 同种原子之间的碰撞 D. 激发态原子的寿命
A. n=3,L=0,S=0,J=0 B. n=3,L=l,S=l/2,J=1/2 C. n=3,L=0,S=l/2,J=1/2 D. n=3,L=0,S=l/2,J=3/2
A. Doppler变宽和 Lorentz变宽 B. Lorentz变宽和 Holtsmark变宽 C. Doppler变宽和 Holtsmark变宽 D. 自然宽度
A. 共振发射线 B. 共振吸收线 C. 离子谱线 D. 分子谱带
A. 硅碳棒 B. 氙灯 C. 空心阴极灯 D. 氢灯
A. 原子吸收线是一条理想的几何线 B. 原子吸收线有一定宽度,宽度约为0.01纳米 C. 原子吸收线有一定宽度,宽度约为十几纳米 D. 原子吸收线的宽度与原子发射线的宽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