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诸葛亮借东风——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 B. 望梅止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D. 巢毁卵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A. 启发诱导,反对注入式的教育方式 B. 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 C. 因材施教,主张依对象而进行教学 D. 为国举贤,宣传"仁"为核心的思想
A. 杭州 B. 山东 C. 代指中国 D. 苏州
A. 华严宗 B. 净土宗 C. 法相宗 D. 禅宗
A. 郭小川体 B. 顾城体 C. 北岛体 D. 舒婷体
A. 死水 B. 奇迹 C. 偶然 D. 弃妇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A. 1956 B. 1966 C. 1976 D. 1986
A. 戚戚 B. 凄凄 C. 泣泣 D. 齐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