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黏液性囊腺瘤 B. 浆液性囊腺瘤 C. 子宫内膜样瘤 D. 纤维上皮瘤 E. 透明细胞瘤
A. 宫腔内吸液细胞学检查 B. 后穹隆取材涂片细胞学检查 C. 宫腔碘油造影 D. 宫腔镜检查 E. 分段刮宫、病理学检查
A. 临床症状严重程度 B. 有无淋巴结转移 C. 术后所见再分期 D. 病灶侵犯范围 E. 病理分级
A. 皮质激素治疗 B. 激光治疗 C. 单纯病灶切除 D. 肿物活检送病理 E. 丙酸睾酮局部涂擦
A. 黏膜下肌瘤可使用宫腔镜切除 B. 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行肌瘤切除术 C. 年龄45岁,肌瘤直径>10mm行子宫加双附件切除 D. 突出脱于阴道的肌瘤,可经阴道切除 E. 肌瘤较大不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行子宫切除
A. 肌瘤肉瘤变 B. 粘膜下肌瘤刺激子宫收缩 C. 肌瘤压迫膀胱或直肠 D. 肌瘤囊性变 E. 肌瘤红色变性
A. 20~30岁 B. 40~50岁 C. 30~50岁 D. 45~55岁 E. 50~60岁
A. 外阴淋巴管丰富,两侧互相交通组成淋巴网,故癌灶多同时向双侧淋巴结转移 B. 早期即可出现血运转移 C. 早期即可经直接浸润累及肛门和直肠 D. 一般情况下,若腹股沟浅淋巴结无侵犯,盆腔淋巴结也可以显示阳性 E. 阴蒂癌灶常向两侧侵犯并可绕过腹股沟浅淋巴结直接至股深淋巴结
A. 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B. 阴道镜检查 C. 宫颈上皮染色体检查 D. 碘试验 E. 活体组织检查
A. 月经间隔时间长,持续时间短 B. 绝经后出血 C. 月经过多 D. 接触性出血 E. 不规则阴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