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物质代谢率降低 B. 糖原分解加强 C. 脂肪合成加强 D. 蛋白质合成增加 E. 维生素消耗减少
A. 病毒 B. 真菌 C. 螺旋体 D. 大肠杆菌 E. 疟原虫
A. IL-6 B. IL-1 C. 肿瘤坏死因子 D. 环磷酸腺苷 E. 内毒素
A. 在整个发热过程中无变化 B. 在整个发热过程中持续升高 C. 在高峰期动脉血压轻度上升 D. 在寒战期动脉血压可轻度降低 E. 在退热期动脉血压可轻度下降
A. 散热中枢兴奋 B. 皮肤血管扩张 C. 体温调节功能障碍 D. 被动性体温升高 E. 调定点上移
A. 流感病毒 B. SARS病毒 C. 白细胞介素1 D. 革兰氏阳性细菌 E. cAMP
A. 先天性体温中枢疾病 B. 大脑皮质处于兴奋状态,皮质下中枢兴奋性降低 C.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 D. 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状态,皮质下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E. 大脑皮质处于兴奋状态,皮质下中枢兴奋性增强
A. 内生致热原作用于淋巴细胞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 B. 内生致热原作用于中性粒细胞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 C. 内生致热原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 D. 内生致热原作用于巨噬细胞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 E. 外致热原作用于巨噬细胞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
A. 阿司匹林减少了中枢负调节介质的合成 B. 阿司匹林促进内生致热源的代谢 C. 阿司匹林减少产内生致热原细胞的数量 D. 阿司匹林阻断前列腺素E的合成 E. 阿司匹林增加前列腺素E的释放
A. 74次/分 B. 78次/分 C. 84次/分 D. 120次/分 E. 90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