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加深麻醉 B. 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 C. 血管扩张剂 D. 避免缺氧 E. 调整呼吸机参数
A. 饮食少量流质病人 B. 机械通气吸气压超过25cmH<sub>2</sub>O C. 上呼吸道有出血者 D. 高危返流和误吸者 E. 咽喉有病变者
A. 细胞内液、细胞外液成比例减少 B. 细胞内液显著减少,细胞外液正常 C. 细胞外液显著减少,细胞内液正常 D. 细胞内液显著减少,细胞外液轻度减少 E. 细胞外液显著减少,细胞内液轻度减少
A. 髂后上棘向下向内方1cm相当于S2 B. 肩胛冈的高度相当于T3 C. 肩胛下角的高度相当于T7 D. 两侧髂嵴之间连线相当于L3~4间隙或L4棘突 E. 上述全部正确
A. 肌颤搐恢复>20%,TOF>2~4次 B. 肌颤搐恢复<10%,TOF<3次 C. 肌颤搐恢复>70%,TOF>4次 D. 肌颤搐恢复<5%,TOF<2次 E. 肌颤搐恢复=0%,TOF=1次
A. 苯丙氨酸 B. 赖氨酸 C. 酪氨酸 D. 亮氨酸 E. 甲硫氨酸
A. 静注芬太尼0.1mg B. 静注利多卡因100mg C. 表面麻醉 D. 吸入1.0MAC恩氟烷 E. 静注丙泊酚
A.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下降 B. 机体脂肪百分比降低 C. 脑血流量降低 D. 血浆蛋白浓度减少 E. 血容量相对减少
A. 检查导管位置,麻醉机有否故障,及时吸引 B. 对非通气肺进行高频喷射通气 C. 使用Mapleson环路以10~15cmH<sub>2</sub>O作CPAP D. 通气侧呼气末正压通气 E. PEEP不超过5cmH<sub>2</sub>O,最大不超过10cmH<sub>2</sub>O
A. 肌源学说 B. 张力学说 C. 体液调节 D. 反馈学说 E. 神经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