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虹吸原理 B. 正压原理 C. 负压原理 D. 空吸原理 E. 大气压和重力原理
A.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调节酸碱平衡 B. 补充营养,供给热量 C. 增加循环血量,纠正休克 D. 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 E. 输入脱水剂,减低血浆渗透压,减轻脑水肿
A. 5%碳酸氢钠——纠正电解质 B. 脂肪乳——改善微循环 C. 20%甘露醇-利尿脱水 D. 中分子右旋糖酐——提供热能 E. 0.9%氯化钠——调节酸碱平衡
A. 5%~10%葡萄糖注射液 B. 0.9%氯化钠 C. 5%碳酸氢钠 D. 代血浆 E. 乳酸钠
A. 减轻脑水肿 B. 利尿 C. 降低颅内压 D. 纠正脱水 E. 减轻组织水肿
A. 中分子右旋糖酐 B. 50%葡萄糖 C. 25%山梨醇 D. 氨基酸 E. 水解蛋白
A. 输液计划 B. 药物稀释要求 C. 年龄、病情、合作程度 D. 血管条件 E. 健康史
A. 8h B. 16h C. 24h D. 3~5d E. 7d
A. 避免反复穿刺静脉 B. 增加患者舒适感 C. 减轻护理强度 D. 适合血管条件相对较好的患者 E. 持续保持静脉通畅
A. 长期输液者应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静脉 B. 不可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C. 卧床患者应选择下肢静脉留置套管针 D. 浓度较高的药物应选择较粗大的静脉 E. 刺激性强和药物先穿刺成功再加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