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三角肌上中1/3外区 B. 三角肌中上1/3中区 C. 三角肌上中1/3内区 D. 三角肌中下1/3中区 E. 三角肌中下1/3内区
A. 臀部区域小 B. 距大的神经血管近、易于损伤 C. 臀肌不发达 D. 部位不宜暴露 E. 潜在危险大
A. 臀大肌 B. 三角肌 C. 臀中小肌 D. 股外侧肌 E. 股内侧肌
A. 肌质丰厚、神经和血管细少 B. 容纳剂量大 C. 位置表浅 D. 易于暴露 E. 定位方法简单
A. 注射部位常规消毒 B. 选择细小静脉 C. 进针角度20~30° D. 确认回血无渗漏后推药 E. 严格控制推注速度
A. 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B. 穿刺点在股动脉外侧0.5cm处 C. 进针角度90°或45° D. 拔针后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3~5min E. 误入股动脉时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5~10min
A. 药物性质 B. 不良反应 C. 稀释要求 D. 禁忌证 E. 药物的体内过程
A. 肢体活动度 B. 患者合作程度 C. 药物的剂量 D. 血管的走行、弹性和充盈度 E. 局部皮肤弹性
A. 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 B. 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C. 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 D. 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 E. 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
A. 在穿刺点上方约6cm处头端向上扎止血带 B. 针头与皮肤呈20°刺入 C. 见回血松开止血带推药 D. 注射毕、先拔针后按压穿刺点 E. 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