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恒速给药经过4~6个半衰期后血药浓度达到稳态 B. 缩短用药的时间间隔不能缩短达到(Css)的时间 C. 增加单次给药的剂量可缩短达到(Css)的时间 D. 增加单次给药的剂量可提高(Css)值 E. 首次用突击剂量,可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有效治疗浓度
A. ED95/LD5的比值 B. ED90/LD10的比值 C. ED50/LD50的比值 D. LD50/ED50的比值 ED50与LD50之间的距离
A. G蛋白耦联受体 B. 含离子通道的受体 C. 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 D. 细胞内受体 E. 以上均不是
A. (试药AUC/标准药AUC)×100% B. (标准药AUC/试药AUC)×100% C. (口服等量药后AUC/静脉注射等量药后AUC)×100% D. (静脉注射等量药后AUC/El服等量药后AUC)×100% E. (试药AUC/标准药AUC)×50%
A. 作用点改变 B. 作用机理改变 C. 作用性质改变 D. 效能改变 E. 作用强度改变
A. 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转运 B. 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转运 C. 不耗能 D. 无饱和性 E. 小分子、高脂溶性药物易被转运
A. 药物代谢动力学为研究药物代谢的学科 B. 药理学是临床药理学的简称 C. 药理学又称药物治疗学 D.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学科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 E. 药理学分为实验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
A. 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弱的内在活性 B. 单独使用时表现出较弱的激动作用 C. 与激动剂合用时表现出桔抗作用 D. 吗啡为部分激动剂 E. 喷他佐新为部分激动剂
A. 给药途径 B. 药物脂溶性 C. 局部组织血流量 D. 药物浓度 E. 药物有效期
A. 4h B. 8h C. 12h D. 16h E. 20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