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脂质体 B. 栓塞靶向制剂 C. 微球 D. TDDS E. 复乳
A. 淀粉浆 B. 乳糖 C. 氢化植物油 D. 脂肪 E. 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
A. 主要起局部作用 B. 给药方便 C. 药物利用率低 D. 可减少给药次数 E. 可消除或减弱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
A. 靶向性 B. 稳定性 C. 抗药性 D. 控释性 E. 吸附性
A. 5~10μm B. 10~30μm C. 30~100μm D. 1~250μm E. 1~500μm
A. 10~50μm B. 10~100nm C. 30~50μm D. 50~100μm E. 10~500nm
A. 减少药物的配伍变化 B. 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 C. 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D. 使药物浓集于靶区 E. 提高药物稳定性
A. 阿拉伯胶-琼脂 B. 西黄芪胶-阿拉伯胶 C. 阿拉伯胶-明胶 D. 西黄芪胶-果胶 E. 阿拉伯胶-果胶
A. 明胶-阿拉伯胶 B. 白蛋白-聚乳酸 C. β-环糊精-苯甲醇 D. 磷脂-胆固醇 E. 明胶-胆固醇
A. 靶向作用 B. 速释作用 C. 可降低药物毒性 D. 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E. 缓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