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胎头矢状缝衔接在骨盆入口左斜径上 B. 俯屈动作完成在胎头到达中骨盆时 C. 内旋转动作完成于第一产程初期 D. 胎头内旋转时,胎头枕部向左转45° E. 胎头娩出时,其枕部向左外转45°复位
A. 9.3cm B. 9.5cm C. 9.7cm D. 10.3cm E. 10.5cm
A. 胎头进入骨盆入口平面时呈俯屈状态 B. 下降动作呈持续性,贯穿于分娩全过程 C. 胎头进入骨盆入口时呈半俯屈状态 D. 俯屈动作完成后,胎头以枕额径通过产道 E. 胎头颅骨最低点达骨盆最大平面时出现内旋转
A. 俯屈是胎头下降至骨盆轴弯曲处即盆底时受肛提肌的阻力而发生的 B. 胎头进入骨盆入口平面时以枕下前囟径衔接 C. 仰伸是在枕骨下部(粗隆)到达耻骨联合下缘时发生的 D. 俯屈、内旋转、仰伸、外旋转等动作都贯穿于下降过程中 E. 内旋转是胎头枕部在盆底受肛提肌收缩力而被推向母体前方
A. 骨盆入口平面的前后径 B. 骨盆入口平面的横径 C. 中骨盆平面的横径 D. 骨盆出口平面的横径 E. 骨盆出口平面的前后径
A. 9.3cm B. 10.3cm C. 11.3cm D. 12.3cm E. 13.3cm
A. 12小时,6小时 B. 14小时,8小时 C. 16小时,10小时 D. 18小时,12小时 E. 20小时,14小时
A. ≥0.25/h B. ≥0.5㎝/h C. ≥0.75㎝/h D. ≥1.0㎝/h E. ≥1.5㎝/h
A. 胎先露下降 B. 宫颈管消失 C. 宫颈口扩张 D. 胎儿全部娩出 E. 胎儿附属物娩出
A. 初产妇不超过3小时 B. 经产妇不超过2小时 C. 镇痛时初产妇不超过4小时, D. 镇痛时经产妇不超过3小时 E. 初产妇第二产程超过1小时应关注产程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