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创面先彻底止血,止血时尽量避免用丝线结扎出血点 B. 皮片覆盖在创面上后在正常张力下缝合皮片与创面边缘 C. 大面积皮片移植时可用连续缝合法,以缩短手术时间 D. 皮片与创缘应确切对合,皮片边缘可稍加内翻 E. 缝合完毕,用纱布轻压皮片以驱除皮片下积血积液
A. 根据皮肤缺损的部位、形状、大小等情况,选择相应的供皮部位 B. 供皮区皮肤色泽、厚薄、柔韧度需进行周密的研究与考虑 C. 皮瓣设计时面积应与缺损部位实际创面的面积大小一致 D. 皮瓣的长宽比不宜超过1.5:1 E. 皮瓣长轴须与血管走行方向一致
A. 要求肉芽创面分泌物少、肉芽组织细密、无水肿、色泽鲜红,方能植皮 B. 若肉芽组织增殖过多或不平,可用纱布擦拭或用手术刀刮削 C. 大块皮片移植时皮片与创缘可作连续缝合 D. 缝合后用小尖刀在皮片上戳多处小孔以利引流 E. 创面极大时可用邮票式植皮
A. 皮下血肿形成 B. 创面感染 C. 皮片移动 D. 皮肤移植方法选择不当 E. 贫血、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A. 各种创面、各种厚度的植皮,均在术后第2天首次更换敷料 B. 新鲜创面植皮后若无不适,中途不需更换敷料,术后7~10皮片成活时揭去敷料、拆线 C. 新鲜创面,表层皮片术后5天、中厚皮片术后7天、全厚皮片术后10天首次更换敷料 D. 肉芽创面植皮后5~7天首次更换敷料 E. 植皮后患者诉说局部不适,方可更换敷料
A. 适用于大而积烧伤创面 B. 适用于会阴、臀部等不易包扎的部位 C. 适用于感染严重的创面 D. 不适用于肢体等活动部位 E. 此法护理困难,皮片易于移动或脱落
A. 适用于颜面、头颈、会阴等不易包扎固定的部位 B. 缝合皮片与创缘的全部缝线的长线头均不剪掉,用于打包 C. 用缝合皮片与创缘的缝线的长线头与对侧长线头将皮片上的包扎敷料打成包状进行固定 D. 包状固定的外面再用纱布和棉垫加压包扎 E. 植皮创面较大时不宜用此法
A. 加压的目的是消灭皮片下的死腔、固定皮片 B. 加压包扎的加压力量要适当 C. 此法不适用于肢体关节活动部位植皮处的包扎 D. 无菌创而皮片先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再用干纱布、棉垫、绷带包扎 E. 肉芽创面的皮片先用网眼纱布覆盖,外加生理盐水或抗生紊溶液纱布,再用棉垫、绷带包扎
A. 厚度约0.2~0.25mm B. 含皮肤表层及部分真皮乳突层 C. 易于成活 D. 供皮区能很快自愈而不留疤痕 E. 耐摩擦和挤压
A. 列哪种皮瓣进行移植 B. 邻近皮瓣 C. 远位皮瓣 D. 滑行皮瓣 E. 旋转皮瓣 F. 管状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