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连续梁中间支座产生塑性铰 B. 影响正常使用的变形 C. 结构或构件丧失稳定 D. 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合于继续承载
A. 第一、二、四跨 B. 第二、四跨 C. 第一、三、五跨 D. 所有五跨
A. 当1.0时,按不考虑剪力的影响计算受扭承载力 B. 当1.0时,按不考虑扭矩的影响计算受剪承载力 C. 当0.5时,按不考虑扭矩的影响计算受剪承载力 D. 当0.5时,按不考虑剪力的影响计算受扭承载力
A. 弯矩最大截面 B. 剪力最大截面 C. 弯矩和剪力都较大的截面 D. 剪力较大但弯矩较小的截面
A. 有裂缝 B. 弯矩与截面曲率基本上是直线 C. 截面上的应力和应变都很小 D. 受压区混凝土的压应力图形为直线
A.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提高,破坏阶段的变形能力提高 B.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提高,破坏阶段的变形能力降低 C.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降低,破坏阶段的变形能力提高 D.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降低,破坏阶段的变形能力降低
A. 其破坏由弯矩、轴力的共同作用引起 B. 其破坏荷载高于其它条件相同的短柱 C. 其初始偏心距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D. 长细比越大,稳定系数值越大
A. 20mm B. 30mm C. 35mm D. 40mm
A. 所谓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是指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状态 B. 当构件超过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构件还可以继续承载,只是变形过大 C. 对构件变形、裂缝的计算属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验算 D. 当构件超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就不能继续承载了
A. 强度降低,塑性增加 B. 强度降低,塑性降低 C. 强度增加,塑性降低 D. 强度增加,塑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