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预产期前1~2周 B. 分娩前24~48小时 C. 临产后 D. 破膜后 E. 宫口开全后
A. 心率、呼吸、血压、皮肤颜色、肌张力 B. 心率、脉搏、血压、皮肤颜色、肌张力 C. 心率、呼吸、体温、皮肤颜色、喉反射 D. 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皮肤颜色 E. 体温、呼吸、血压、皮肤颜色、肌张力
A. 孕1产1 B. 早产 C. 胎方位LOA D. 先兆临产 E. 临产
A. 子宫收缩力 B. 腹肌收缩力 C. 膈肌收缩力 D. 肛提肌收缩力 E. 骨盆底肌肉收缩力
A. 枕骨进入骨盆入口平面 B. 顶骨进入骨盆入口平面 C. 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 D. 胎先露最低点达到坐骨棘水平 E. 枕骨达到骨盆出口平面
A. 脐下右侧 B. 脐下左侧 C. 脐上左侧 D. 脐上右侧 E. 脐周围
A. 保暖 B. 清理呼吸道 C. 结扎脐带 D. 查体 E. 哺乳
A. 不规则宫缩 B. 见红 C. 宫底下降 D. 规律性宫缩 E. 尿频
A. 出现规律宫缩,已临产 B. 属孕妇紧张造成的宫缩 C. 临产先兆 D. 进入第二产程 E. 进入第三产程
A. 可在病房内适当活动 B. 进食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 C. 每隔1~2h听胎心1次 D. 注意产程进展 E. 人工破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