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干扰细菌的蛋白质合成 B、DNA 聚合酶抑制作用 C、抑制 DNA 旋转酶 D、抑制粘肽转肽酶 , 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E、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A、青霉酸 B、青霉胺和青霉醛 C. 青霉二酸 D. 青霉二酸 E、青霉羟肟酸
A. β-内酰胺环是抗菌作用的必要结构,β-内酰胺环并合六元的氢化噻嗪环可显著提高抗菌活性 B. 6-氨基或7-氨基的酰化侧链影响抗菌强度,抗菌谱,耐青霉素酶及耐酸性 C. 侧链中引入吸电子基团将增强对酸的稳定性 D、侧链中引入体积较大基团可增强对青霉素酶的稳定性 E、头孢菌素类的3-位取代基的改变,主要影响化合物的药物动力学特性
A、氨曲南 B、亚胺培南 C、舒巴坦 D、诺卡菌 A E、西司地
A、1S,2S B、1R,2R C、1R,2S D、1S ,2R E、L(+) 一苏阿糖型
A、构型为 1R,2R B、干燥状态下 , 中性及酸性条件下稳定 ,强碱和强酸性条件下水解 C、在无水乙醇中呈右旋光性 , 在醋酸乙酯中呈左旋性 D、对酸比较敏感,不能口服 E、有损害骨髓造血功能, 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毒性
A. 罗红霉素 B、阿齐霉素 C、利福平 D、麦迪霉素 E、克拉霉素
A、2R:5R:6R B、2S:5S:6S C、2S:5R:6R D、2R:5S:6S
A、毒性大 B、胃中不能吸收 C、注射操作较方便 D、易被胃酸破坏失效
A、氯霉素 B、土霉素 C、庆大霉素 D、金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