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90 B. 25 C. 500 D. 10 E. 50
A. 营养素间的相互作用 B. 个体生命进程中的生理改变 C. 个体的营养健康状况和排泄丢失情况 D. 营养素的浓度和化学形式 E. 个体的生活习惯
A. 身高 B. 上臂肌围 C. 体质指数 D. 肌酐-身高指数 E. 三头肌皮褶厚度
A. 使食品具有某种色泽和特殊口味 B. 弥补某些食品天然营养成分的缺陷 C. 使某些食品达到特定目的的营养需要 D. 补充食品加工损失的营养素 E. 强调维生素强化
A. DRIs B. EAR C. RNI D. AI E. RDA
A. 平均摄入量(EAR) B. 适宜摄入量(AI) C. 推荐摄入量(RNI) D.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E. 推荐膳食供给量(RD
A. 如果摄入量经常低于RNI,可能提示需要进一步用生化试验或临床检查来评价其营养状况 B. 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 C. RNI在评价个体营养素摄入量方面用处广泛 D. RNI不是评价个体或群体膳食质量的标准 E. RNI是根据某一特定人群中体重正常范围内的个体的需要量设定的
A. 根据婴儿从母乳中获得的营养素来制定7~12个月婴儿营养素AI值 B. 婴儿的适宜摄入量一般是采用母乳提供的营养素量 C. 根据纯母乳喂养小婴儿的摄入量确定AI值 D. 不允许对婴儿进行可能是不充足的摄入水平的试验 E. 婴儿应继续母乳喂养到9~12月并适当添加固体食物
A. 维生素E B. 维生素D C. 维生素A D. 维生素B1 E. 维生素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