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波节 波腹 波长 B. 波节 波腹 半波长 C. 波腹 波节 波长 D. 波腹 波节 半波长
A. 弦线所受张力可以超过其最大张力值 B. 实验时接收传感器与驱动传感器之间不能太近,保持二者距离至少10cm C. 读取频率过程中,张力的波动可以不考虑 D. 接收传感器应该放在弦线的中间
A. 在通电情况下可以接触输入线缆的金属部分 B. 环境温度变化对弦线上施加的张力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C. 读取频率过程中,张力的波动不宜过大 D. 接收传感器放在弦线的中间有可能看不到波形的
A. 三角波 B. 方波 C. 正弦波 D. 锯齿波
A. 驻波中各点的振动的相位都相同 B. 驻波中各点的振动的频率都相同 C. 驻波中各点的振幅随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D. 驻波相邻两个波节之间的距离为半个波长
A. 在增大信号源频率时,因为驻波的形成需要一定能量积累和稳定时间,所以频率调节不能太快 B. 实验过程中,如果示波器上波形不明显,可以增大信号源的输出幅度 C. 若弦线的振幅太大,造成弦线碰撞驱动传感器或接收传感器,应减小信号源的输出幅度 D. 开始实验后,示波器的通道增益不可以调节
A. 信号源产生信号的幅度越大越好 B. 实验过程中,一般驱动传感器的位置固定,接收传感器的位置可以适当移动 C. 接收传感器和驱动传感器之间距离至少保持10cm,以避免受到干扰 D. 实验完毕后,应旋松施力螺母,使数字拉力计示数为0
A. 两列向相反方向传播的波叠加一定会产生驻波 B. 在驻波中有些质点始终静止不动,相邻的两个这样的质点间的距离为半个波长 C. 弦线上的驻波其总长度为半个波长的整数倍 D. 管弦乐器的发声是弦上形成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