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椎管狭窄,不可推拿 B. 按揉风池、风府等穴 C. 手法结束前必须使用扳法 D. 用滚法施于颈背部肌肉数遍 E. 禁止使用暴力和大幅度的手法
A. 用轻柔的滚、按等手法拉宽椎间隙,降低盘内压力 B. 用手法或机械进行骨盆牵引解除腰臀部肌肉痉挛 C. 用腰部斜扳或旋转复位手法调节后关节、松解粘连 D. 通过按压腰部、后伸扳双下肢促使受损伤的神经根恢复功能 E. 用滚、按、点、揉、拿等法增加椎间盘外压力
A. 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歪向健侧 B. 病侧额纹变浅或消失,不能蹙额、皱眉 C. 不能鼓颊、吹口哨 D. 人中沟偏 E. 病侧口角易流涎,事物易贮于病侧齿颊间
A. 压痛点在腰4~5及腰5~骶1之间的棘突 B.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 C. 用轻揉的滚、按等手法解除肌肉痉挛 D. 拉宽椎间隙可以增加盘外压力 E. 治疗期间睡硬板床,注意腰部保暖
A. 10% B. 20% C. 30% D. 40% E. 50%
A. 又称冻结肩、五十肩、漏肩风 B. 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C. 疼痛可逐渐加重,夜轻昼重 D. 初期疼痛较甚者,可用较轻的手法 E. 晚期可用较重手法并配合肩关节各功能位的被动活动
A. 10% B. 15% C. 20% D. 25% E. 30%
A. 双手有节奏地按压腰部 B. 做腰部后伸扳法 C. 拔伸牵引腰椎 D. 按、揉腰部 E. 功能锻炼反复做腰前屈活动
A. 肩关节脱位或骨折 B. 肩关节炎 C. 冈上肌肌腱炎 D. 肩关节粘连 E. 三角肌下滑囊炎
A. 头面部 B. 项背部 C. 胸腹部 D. 肩及上肢 E. 腰及下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