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制粒几乎与所有固体制剂有关 B. 胶囊剂中的药物可制成颗粒 C. 颗粒是片剂生产中的中间体 D. 制粒可改善粉末的流动性 E. 制粒可防止粉尘飞扬及对器壁的黏附
A. 浸膏粉的含水量 B. 辅料的种类和用量 C. 制粒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D. 制粒方法与设备 E. 润湿剂的用量
A. 黏合剂过多,制成的颗粒过硬 B. 软材要求“握之成团,触之即散” C. 揉混强度大、混合时间长,制成的颗粒细粉多 D. 筛网规格应根据工艺要求选用 E. 制粒时加料量可直接影响湿粒质量
A. 黏合剂种类的选择是关键 B. 黏合剂溶液分批加入或喷雾加入,有利于核粒子的形成 C. 原料粉粒越小,越有利于制粒 D. 搅拌速度大,则粒度分布均匀 E. 一般投料量为混合槽总容量的二分之一左右
A. 物料的粒度控制在80目以上 B. 制粒机内物料量必须充足,以保证形成良好的流化状态 C. 黏合剂喷雾速度过慢,颗粒粒径小 D. 风温度过低,可能造成“塌床” E. 制粒时进风温度控制在55~70℃为宜,干燥时,则设定在80℃
A. 浓缩液的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05~1.15(80℃) B. 适当升高浓缩液的温度,可加快制粒速度,提高生产效率 C. 对于含糖量较高易造成粘壁的物料,加入适量β-环糊精等辅料 D. 应根据物料的性质和不同制粒目的选择雾化器 E. 生地、熟地、麦冬、黄精等药材制得的中药浓缩液易产生粘壁现象
A. 干法制粒 B. 湿法制粒 C. 流化制粒 D. 喷雾制粒 E. 球晶制粒法
A. 煎煮法 B. 浸渍法 C. 渗漉法 D. 回流法 E. 水蒸气蒸馏法
A. 纯化提取液 B. 选用防潮辅料 C. 包薄膜衣 D. 加干燥剂 E. 防潮包装
A. 有难溶于水的成分 B. 分离纯化技术不当 C. 辅料使用不当 D. 物料糊化 E. 制粒设备和用具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