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勇气施展你本人的智性,这就是启蒙运动的格言。”这句话是()说的。( )
A. 康德
B. 伏尔泰
C. 狄德罗
D. 卢梭
音乐史上有一些专门术语用来形容“前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 (Rococo)、 ()(gdlant Style)和()(empfindsamkeit),它们与已处于尾声阶段的巴罗克风格同时并存,反映了18世纪音乐风格衍变的进程。( )
A. “洛可可风格”
B. “华丽风格”
C. “情感风格”
D. 自由风格
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 “洛可可风格”一词来源于对装饰艺术中典雅精致、轻盈飘逸风格的描述。在音乐上的含义并不精确。主要指18世纪的法国音乐,尤其是古钢琴音乐和歌剧-芭蕾中的音乐,但佩格莱西的喜歌剧《女仆作夫人》,也被称为“意大利的洛可可风格”。
B. “华丽风格”是指一种自由的和声式写法,与讲究严格对位、精心构思的巴罗克风格相异。“按18世纪理论家的各种解释,它的词义包括:明晰的织体、带常用终 止式的周期性乐句、随意装饰的旋律、简单的和声、不协和音的自由处理。”实际上“华丽风格,,与“洛可可风格力十分接近,一方面反映出依旧延续着的贵族宫 廷趣味,即精雕细刻、优美典雅;一方面是对新兴的、更为轻快活泼音乐的风格概括。这一切在佩格莱西、加卢皮、萨马尔蒂尼的声乐或器乐作品里都有所反映。
C. “情感风格”(或译“激情风格”)以C.P.E.巴赫的交响曲和键盘奏鸣曲为代表。这种风格与巴罗克时期追求类型化的情感表现不同,它脱胎于“华丽风格”,但更注重内在的激情,避免过多外在的装饰。它于18世纪中叶流行于德国北部,与德国狂飙运动的浪漫精神相连。
D. 18世纪末叶至19世纪初的维也纳古典时期,继续前古典时期音乐的一些新趋向,并显示出巴罗克风格已经完成转变过程,代之以主调风格为主导的总体特征。此时期的音乐语言精练、朴素、亲切,形式结构明晰、匀称,音乐中的矛盾冲突得以加强并深化。维也纳大师们的创作,体现出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结合,成为西方古典 音乐的经典范式。
如果对18世纪新风格的构成因素进行归纳,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
A. 旋律追求优美动人的气质,倾向于整齐对称的方整性乐句结构,与市民及民间音调及舞蹈节奏的联系更为紧密;
B. 调性、和声的安排上升为结构作品的重要因素,段落或乐章有更加明确的终止式,强调更加简洁的和声风格;
C. 从短小动机孕育出丰富乐思的技巧得到 蓬勃发展,乐章中主题间的对比变化取代了典型的巴罗克单一主题模进展开;
D. 巴罗克时期盛行的“通奏低音”,逐渐被明确的乐器记谱所替代,表达了作曲家对乐器音色更为细致的感受;
E. 当时常用的体裁是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和四重奏等,而常用的曲式,除了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及变奏曲式外,回旋曲式的发展最为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