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拉文斯基早期作品《焰火》(1908)原是给他老师女儿的结婚礼物,带有印象主义色彩,1909年在彼得堡上演,引起了俄罗斯舞蹈团主持人佳吉列夫(Sergey Diaghilev)的注意。佳吉列夫委托斯特拉文斯基为他的舞蹈团在巴黎演出创作舞剧音乐,从()开始,接着(),一直到(),这三部舞剧的成功演出,奠定了斯特拉文斯基在西方的巨大声誉。( )
A. 《浦契涅拉》;《俄狄浦斯王》;《浪子生涯》
B. 《婚礼》;《士兵的故事》;《阿波罗》
C. 《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
D. 《魔女之吻》;《诗篇交响曲》;《阿贡》
查看答案
斯特拉文斯基创作的第二个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他在这个时期的创作中追求“无感情性”,强调在“纯音响体系中建立秩序和规则”,就必然使他的新古典主义作品缺乏与生活的联系,缺乏感人的力量。他所谓的“回到巴赫”主要是指巴赫音乐的(),而不是巴赫作品中()。尽管他有一半以上的作品属于新古典主义,但其中不是没有变化:(1)模仿或暗示过去作曲家的(),既有浪漫主义以前的,也有浪漫主义或浪漫主义以后的。(2)虽然有的作品比较客观、冷漠、理智,更典型地体现了新古典主义的要求,但有的作品仍有一定的(),保留了哪怕不多的浪漫主义成分。(3)很多作品是纯音乐的,也有的作品借助于其他艺术手段,共同表现新古典主义的艺术特征。( )
A. 复调对位;充满戏剧性的鲜明特征;创作方法;浪漫气质
B. 宗教情怀;“不规则珍珠”的表象;基本手段;现实基础
C. 人文思想;纯粹的技术要素;探索而形成的积淀;超常表征
D. 结构因素;富有表现力的感情内容;音乐素材;感情因素
20世纪音乐产生的变化,有它自己的发展过程。一般来说,新音乐在20世纪有过两次高潮:( )
A. 第一次高潮,发生在20世纪10、20年代。
B. 第二次高潮,发生在20世纪50、60年代。
C. 第一次高潮,发生在19世纪80、90年代。
D. 第二次高潮,发生在20世纪30、40年代。
新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 )
A. 在美学方面:要求艺术整体的各个方面的均衡、完美、稳定。
B. 在情感表现方面:追求适度、有控制的、理智的、普遍的感情,而不是强调个人的、主观的、像浪漫主义那种过浓的、过激的、甚至不加约束的感情。
C. 在形式结构方面:复兴浪漫主义以前的曲式,如早期的组曲、托卡塔、大协奏曲、赋格、帕萨卡利亚、 恰空等;提倡复调音乐,用线条织体替代浪漫主义的和弦织体;调性明确,以七个自然的自然音阶为基础,避免瓦格纳以后的半音音阶;节奏匀称;配器清晰、透明,不像浪漫主义那么浓郁,也不像印象主义那么讲究色彩。
D. 在音乐与其他艺术的关系方面:提倡“纯音乐”,尽量使听众集中注意力于音乐本身,而不是借助音乐以外的手段,如文学、绘画等。因此,新古典主义更注重器乐体裁,不像浪漫主义那么重视声乐,有时,甚至连标题也认为是多余的。
兴德米特创作的第三个阶段,重要作品有:( )
A. 歌剧《卡迪拉克》、《当天新闻》等。
B. 儿童短剧《让我们来造一座城市》
C. 歌剧《画家马蒂斯》;舞剧音乐《尊贵的显圣》
D. 钢琴曲《调性游戏》;歌剧《世界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