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说法错误的有( )
A. 根据马克·安塞尔的理解,刑事政策学既是一门“观察的科学”,也是一门指导与犯罪作斗争的“方法战略”。
B. 犯罪学是一门努力追求客观认识犯罪现象的经验性科学。
C. 刑事政策学侧重研究如何运用和改进事前的社会预防措施来打击犯罪。
D. 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共同完成了预防犯罪对策的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对这一法条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我国刑法上规定的犯罪,以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为本质属性。
B. 在犯罪学中,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是犯罪。
C.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包含“应受处罚性”。
D.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的“当然性”。
根据全国公安机关的统计,2017年全国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有所下降,尤其是严重暴力犯罪案件下降幅度较大,刑事案件破案率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度提升。2017年1~ 11月全国放火、爆炸、劫持、杀人、伤害、强奸、绑架、抢劫等严重暴力案件同比下降15.6%,比2012年下降51.8%;全国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比2012年下降43.8%。2017年全国命案新发案件数量下降9.7%,新发命案破案率高达98.8%,全国命案积案破案数上升95.1%,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命案发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每10万人发生命案0.81起 。传统侵犯财产犯罪和电信网络诈骗破案率得以提高。2017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传统盗抢骗案件167.2万起,新发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4.5%。在“侦查打击-重点整治-防范治理”三位一体的治理模式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立案数、群众经济损失与破案数、查处违法犯罪人员数“双降双升”的态势。2017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3.7万起,同比下降6.1%,群众经济损失同比下降29.1%;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7.8万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4.7万名,同比分别上升55.2%、50.77% 。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关于犯罪现象分析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这一统计属于对犯罪现象的定量分析。
B. 这一统计属于对犯罪现象的个体分析。
C. 这一统计属于对犯罪现象的定性分析。
D. 这一统计属于对犯罪现象的静态分析。
2019年10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共同发布《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基本原则、当事人权益保障等作出了具体规定。认罪认罚从宽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对于指控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同意检察机关的量刑意见并签署具结书的案件,可以依法从宽处理。从宽分为实体上从宽和程序上从简两方面。对认罪认罚案件,属于基层法院所管辖的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被告人认罪认罚可以适用速裁程序进行审判。对于基层法院管辖可能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罚的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在审理当中,被告人对程序适用提出异议的,或者有其他不宜简化审理情形的,人民法院依法转为普通程序进行审理。这是程序上的从宽。实体上,检察机关根据犯罪事实和对社会危害程度以及认罪认罚的情况,依法提出从宽处罚的量刑建议,人民法院在做出判决时一般应采纳人民检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议,但是如果被告人不构成犯罪,或者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违背意愿认罪认罚,否认指控犯罪事实,或者指控的罪名跟人民法院审理的罪名不一致,以及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情形的除外。以下关于认罪认罚从宽的理解,正确的有( )
A. 认罪认罚从宽是罪刑法定原则的体现。
B. 认罪认罚从宽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体现。
C. 认罪认罚从宽是刑罚个别化的体现。
D. 认罪认罚从宽与古典学派的犯罪学思想主张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