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的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淤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 )。 (1.0分)
A. 人们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实践过程
B. 人的发展不受环境的影响
C. 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对人的发展有利
D. 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
查看答案
关于人发展的不平衡性说法正确的是( )。(1.0分)
A. 认识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有助于明确儿童发展的最佳期和关键期
B. 2-3 岁是学习口语的最佳期
C. 学习外语应在 10 岁以前开始
D. 7-8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期
( )是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根据。 (1.0分)
A. 学校教育
B. 主观能动性
C. 家庭教育
D. 教育方法
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了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这是因为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1.0分)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互补性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 (1.0分)
A. 阶段性
B. 个别差异性
C. 不平衡性
D. 顺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