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的《第40“浪漫”交响曲》,具有如下特点:( )
A. 采用的是小调性(g),与39(降E)、41(C)交响曲的大调性质相比独具个性。
B. 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但他省略了海顿常用的慢板引子而直接进入快板主题,使带着哀伤的深情主题更为突出。
C. 终曲乐章,虽然保持着舞曲的流畅与精美,但开阔舒展的旋律、充满动力的展开部以及配器、和声的意外处理,都使它成为整部交响套曲的合理而完美的结束。
D. 旋律极富歌唱性,优美细腻、流畅而多变化,乐队配制并不大,但对乐器音色的把握与丰富新奇的变化令人赞叹,这些不仅和莫扎特的声乐风格不可分割,也与维也纳市民音乐及意大利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是贝多芬创作的第二个时期(维也纳时期)完成的?( )
A. 包括“悲怆”(Op.13)、“月光”(Op.27,No.2)、“暴风雨”(Op.31,No.2)在内的前20首钢琴奏鸣曲。
B. 用德国诗人马蒂松(Matthisson)的抒情诗写作的歌曲《阿德拉依德》等;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嘱”。
C. 《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第三(英雄)交响曲》
D. 歌曲《谁是自由人》、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等。
下列选项中,()是贝多芬创作成熟时期完成的?( )
A. 从第三到第八交响曲,第三到第五钢琴协奏曲。
B. 从第21首“瓦尔德斯坦”到第26首“告别”的钢琴奏鸣曲,小提琴协奏曲及“克罗采”、“春天”小提琴奏鸣曲。
C. 从“拉祖莫夫斯基”(Op,59)到作品74、95等重要的弦乐四重奏作品。
D. 为戏剧、歌剧或芭蕾舞剧写的管弦乐配乐及序曲:《科里奥兰》、《埃格蒙特》、《莱奥诺拉》及《普罗米修斯》,歌剧《费德里奥》等。
下列选项中,()是贝多芬创作晚期完成的?( )
A. 《C大调钢琴、乐队与合唱幻想曲》(0p.80);几套苏格兰民歌。
B. 《庄严弥撒》;最后5首钢琴奏鸣曲(Op.101、106、109、110、 111)。
C. 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第九“合唱”交响曲。
D. 迪亚贝利主题变奏曲;最后6首弦乐四重奏(Op.127、130、131、132、133、135)。
交响曲的末乐章在18世纪通常使用快板舞曲,而海顿为了要写出更为热烈欢快但又紧凑均衡的终曲音乐来,他使用____来代替____,即使是6/8拍的也在急速中带来两拍舞曲的感觉,并以内容含量更大的____来替代____的简单结构,有时在终曲乐章里运用____手法增加其内在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