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MBR是初始化硬盘时和创建分区时创建的。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对强制循环蒸发器而言,由于利用外部动力来克服循环阻力,形成循环的推动力大,故循环速度可达2~3m/s。

A. 正确
B. 错误

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有()。

A. 中国人民银行
B. 保监会
C. 证监会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E. 国务院

甲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于2009年10月10日通过拍卖方式拍得位于北京城区的一块建设用地,2009年10月15日,甲公司与北京市土地管理部门签订《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2009年10月21日,甲公司缴纳了全部土地出让金,2009年11月5日,甲公司办理完毕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并获得建设用地使用权证。2010年3月,甲公司以取得的上述建设用地使用权作抵押,向丁银行借款5亿元,借款期限3年。甲公司与丁银行于2010年3月10日签订了书面抵押合同,并于2010年3月12日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此后,甲公司依法办理了各种立项、规划、建筑许可、施工许可等手续之后开工建设居民住宅。甲公司在取得该居民住宅的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后,在广告中宣称其商品房“容积率不高于1.2”、“绿地面积超过50%”,引起购房者的热烈关注,所预售的商品房一售而空,价格也比周边小区高出20%。2010年9月1日,甲公司与王某签订了商品房预售合同,但未办理登记备案手续。此外,商品房预售合同中未对容积率和公共绿地面积等问题作出约定。2010年9月10日,王某向甲公司交付了200万元的购房款。2011年4月1日,甲公司交房时,王某发现该住宅小区的容积率超过2.0,绿地面积只有10%。王某在调查后得知,甲公司报经批准的规划就是如此。2011年6月5日,王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该商品房买卖合同,并要求甲公司支付不超过已付房款一倍的惩罚性赔偿金。 要求: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1)甲公司于何时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并说明理由。 (2)甲公司与丁银行签订的抵押合同何时生效?丁银行的抵押权何时设立? (3)甲公司在建造的居民住宅已经完工,未办理房屋所有权证的情况下,是否取得了该房屋的所有权?并说明理由。 (4)甲公司是否应当就其商品房销售广告中的虚假宣传向王某承担违约责任?并说明理由。 (5)甲公司与王某签订的商品房预售合同是否已经生效?并说明理由。 (6)王某是否有权要求甲公司支付不超过已付房款一倍的惩罚性赔偿金?并说明理由。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市场是物质生活的基本方式.不过,在现代之前,市场是嵌入在社会之内的,它受到社会主流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规范,并且当它试图越出这些规范时会受到社会机制的惩罚。现代社会的市场生活逐渐地克服了来自宗教和其他方面的规范力量,使市场成为占据主导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于是,社会被嵌入在市场之内了,卡尔·博兰尼称之为“市场社会”。在这一转型期出现的最显著的行为经济学特征,被称为“消费主义”。当传统的核心价值瓦解而新的价值尚未确立时,市场主导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并驱使我们奔忙于日常生活。我们无暇考虑生活的意义,只好满足于在市场生活中随波逐流。从市场生活中凸显出来的,是诸如“拜金主义”和“消费至上主义”这样的行为规范。久而久之,我们不再记得有必要思考生活的意义,只要求生活的方便,凡不能带来方便的事物,我们一律抛弃,犹如它们毫无价值,这样的生活方式就是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它用以判断世间一切事物的意义的,仅仅是它们能否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在这样的评判之下,一位大学教授对一名大学生的意义与一台电视机类似,当电视机可以用来收看他喜欢的节目时,它就是有意义的,否则,可弃之如敝屣,类似地,当这位大学教授的课程或他的推荐信对这名学生有用的时候,他就是有意义的,否则,可弃之如敝屣。依此类推,金钱、权力、名誉以及家庭和子女,一切都仅仅是为了使生活更方便,仅此而已。人人追求以更小的努力获得更大的方便,才是经济学帝国主义的社会基础,假如处处反其道而行之,我必被视为“非理性的”,愚蠢或精神不正常。没有谁会发明制造更多麻烦的机器,没有谁愿意为更多的麻烦支付更高的价格。这就是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它与经济的效率原则息息相关。______,“爱”是怎样的?根据效率原则,我们是为了爱得最不累而爱吗?极而言之,在一个只追求方便的世界里,我们可能有任何真实的情感吗?关爱另一个人,为他欢喜或悲伤,这是方便吗?他人对我的关爱,可以视为“消费品”吗?______它是真实情感,它通常要求我对它的发送者产生相似的情感,于是它带给我的是方便吗?而且,我难免推测我对他人的任何关爱都可能沦为消费品,于是我怎样使我的关爱成为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呢?其实,只要不带偏见或尽力克制偏见,我们迟早可以意识到我们心灵当真渴求的不是任何一种极端状态。因为,只在远离任何一种极端状态时,才有内在的宁静.所以,极端追求效率的改善或极端追求伦理的改善。都会瓦解内在的宁静。真正的效率或伦理,与孔子和释迦牟尼一样,承袭中世纪人文传统的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们更愿意称之为“自然而然”状态。遵循这一逻辑,金钱、权力、名誉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固然有意义,却仅仅是通往真实生活的桥——设有人为了过桥而在桥上消磨毕生时间。然而,在消费主义时代,有如此多的人以“过桥”为他们生活的唯一意义。究其理由,或许,他们早已将自己的生命视为消费品,只图方便,不愿思考。思考,这是一件足够麻烦的事情。文章中,作者对“爱”的理解是()

A. 爱是关心另一个人,为他欣喜为他悲伤
B. 爱带来内在的宁静
C. 爱是消费社会中唯一真实的东西
D. 爱是非理性的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