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微分音音乐的代表人物是捷克作曲家__1__(Alois Haba,1893-1973),他最早使用微分音的成熟作品是__2__(1922)。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歌剧__3__,共十场,根据捷克摩拉维亚一个村子里的生活素材自编剧本写成,歌颂母爱,采用四分之一音体系,于1931年在德国首次演出,使用了由捷克和德国的乐器公司特制的可以产生四分之一音的钢琴、风琴、小号和单簧管等乐器。
查看答案
未来主义是20世纪初在__1__兴起的文艺运动。它否定传统,宣传未来艺术的新思想,强调表现现代机械文明等,主要反映在绘画等领域。最早在音乐上提出未来主义主张的是意大利作曲家__2__。未来主义在音乐上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_3__。
西方第一位系统而广泛地探索打击乐的作曲家是生于法国的__1__。他的成熟作品都是到达美国后才写的。第一首大型乐队作品__2__(1921),用了20件打击乐器。后来,又写了一系列重要作品。如__3__ (Hyperprism,1923)、__4__(Octandre,1924)、__5__(Integrales,1925)、__6__(Ionisation,1929-1931)、__7__(Eguatorial,1934)、《比重21.5》(1936)等。乐曲标题几乎都与自然科学有关,涉及光学、数学、物理、天文、植物学等。其中__8__为13名打击乐演奏者而作,用了40件打击乐和两个警报器,是西方第一部著名的打击乐曲。
序列音乐(serialism,或称序列主义音乐)是在作曲方法上按照固定顺序进行安排的一种音乐。十二音音乐,把半音阶的十二个音级按固定顺序安排,形成旋律与和声,组成作品,也可以说是一种序列音乐;但这种序列音乐的手法仅表现在__1__上,一般仍被称作十二音音乐。50年代出现的所谓序列音乐,是指那些不仅在__2__上采用序列手法,在其他方面如__3__等,也采用了序列手法的作品。为了区别序列音乐与有时也被称作序列音乐的十二音音乐,人们通常也称序列音乐为__4__或全面序列音乐(total serialism)。第一首有影响的、真正的整体序列音乐作品,一般认为是梅西昂于1949年创作的__5__。正是 这首作品,提出了一种新的音乐构思方法,成为50、60年代影响很大的序列音乐这一流派的出发点。梅西昂的创作不属于现代音乐中任何一派,但是他的音乐很独特,个性明显,以__6__著称。梅西昂独树一帜的音乐语言首先表现在__7__方面。在旋律与和声方面,占中心位置的是他自己发明的__8__(modes of limited transposition),即在八度内,由全音和半音规则交替而形成的各种人工调式。他创作的第三阶段的作品大型乐队曲__9__(Chronochromie,1960) 把时值与色彩联系在一起,音响抽象复杂,但仍包括了很多地区的鸟叫声音。
1954年,布列兹创作了他最著名的作品__1__(Le Marteau Sans maitre)。这是一首为女低音和6件乐器而作的整体序列音乐作品。偶然音乐的代表人物是生于美国洛杉矶的作曲家__2__(John Cage,1912-1992)。第一首偶然音乐作品是《变化的音乐》(1951)。它根据中国的__3__写成。同年,凯奇推出__4__,为12台收音机而作。他的第一首电子乐曲是__5__(1952)。 1945年开始与美国现代舞演员坎宁安长期合作(后来成为坎宁安舞蹈团的音乐指导)。他在这个时期的创作大多是为打击乐或为他自己设计的“预置钢琴”而写的。第一首预置钢琴作品__6__(Bacchanale,1938)就是用钢琴来代替打击乐队的产物。作为先锋派作曲家,凯奇作品中最极端的例子或许是__7__(1952)。他是美国先锋派音乐的中心人物。他在战后对西方现代音乐的影响超过其他任何美国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