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很善于用意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特别是古典诗词,利用意象传神达意,是诗人的一项重要的艺术手法,历代不乏这方面的大家高手。例如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被后人誉为“怀古咏史诗中无与伦比的典范之作”。这首词运用意象体现作者的所感、所思、所想时,可谓驾轻就熟、出神入化,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作者选择的几个意象,原本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但在作者的大手笔中,不仅活了起来,还一脉相承为一首千古绝唱:箫声
查看答案
案例:阅读《边界望乡》教学后的说课片段和课文原文,完成题。高二选修课上,我和学生一起欣赏台湾诗人洛夫的现代怀乡诗《边界望乡》。基于本诗大量化用古典意象和诗勺的艺术特点,我首先向学生解释“化用”的概念;然后,以诗中“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为例,示范讲解化用之妙;之后,我要求学生采用小组探究、集体斫讨的方法,按照“借用一- -变形-- -效果” 的步骤提示品味末诗句,体会“代用”带
材料:今天刚刚上课,老师拿出了四幅图片挂在黑板上。 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看下图片,知道这是哪个地方吗?”学生:“是黄山!”老师:“那这几个图片都是什么呢?”学生:“奇松、云海、怪石、温泉。”老师:“那大家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一下云海呢?”学生:“波涛汹涌的云海!”学生:“波澜壮阔的云海!”老师:“大家回答得不错,那大家想不想试试当个小导游呢?”学生:“想!”老师:“那大家好好想一想,该怎么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