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式插花中插花容器不是艺术插花作品的组成部分。()
查看答案
花卉栽培中,温度的调节主要包括加温、降温和保温。()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细菌发电前景广阔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有改动)
(1)你认为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1分)
(2)本文第②段至第④段用了什么说明顺序?你的依据是什么?(2分)
(3)“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结合全文思考“细菌发电”有哪些优势?(至少答三点)(3分)
(4)第②段介绍研究利用细菌电池发电时,为提高发电效率,操作时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5)说说第②段划横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6)第③段中的“仅”字能否去掉?说说理由。(3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默默刚入园的第一个上午,拽着外公的衣角进入教室。一进教室,她一只手去拿玩具,另一只手仍紧紧拉住外公的衣角。我微笑着和她打招呼:“你早,默默。”她张张嘴倒抽了一口气也没能把“老师早”说出口。外公不高兴地撇开她的手说:“赶快说,老师早。”默默被外公的吼声吓住了,立刻号啕大哭,拽着外公的手就更紧了。我试图把她抱在怀里,可怎么也拉不住。最后是外公连扯带拉摆脱了孩子,头也不回地离开教室。可孩子却并不罢休,又踢又闹。我意识到,此时讲道理根本不管用,不如用“变魔术”的方法来吸引她。我说:“默默,你看我手上什么也没有,可是你不哭的话就会变出东西来。”听我这么一说,她一边哽咽地止住哭声,一边瞪大疑惑的眼睛看着我。我一边说:“变变变”,一边从另一只手摸出带有梅花图案的小印章,我用小印章在一张白纸上印出一朵小梅花,并把小印章放在默默的手上说:“默默,如果我们能天天上幼儿园和小伙伴共同学习本领,小印章就能每天送给你一朵小梅花,你说好不好?”默默并没有答复我,只是不停地看着小印章。
转眼到了中班,默默还是不怎么说话,我经常站在她身边自言自语:“这些图书不知道是谁看完了也不放好?”默默突然说:“是静静。”我故作惊讶:“原来默默看见了,那么默默可以整理好吗?”默默点点头,不言不语地把书一本一本放整齐。我看到这种完成任务的方法可以帮助默默建立自信心,于是,经常让默默当老师的小助手拿材料、发学具,经常在活动结束时表扬她。虽然默默并没有表现出我想象中的欣喜,但她的脸上有了笑容和自信。一天,我要上一节语言活动:诗歌《七个阿姨摘秋果》。我刚念完第一句,默默旁边的小朋友说:“老师,默默会念。”默默此时低着头揉搓着衣角。我拉起默默的手:“今天,老师和默默一起把这首诗歌念出来。我忘记的地方,默默帮助我。”我一直拉着默默的手,和她一起念,默默的声音越来越响亮。此时,我的心跳也在加快,因为默默终于能在大家面前大声地说话了。“默默我们再念一遍。”这样连续了三次,小朋友们也为默默的进步高兴,为她鼓掌。
问题:
(1)请从儿童观的角度分析这位教师的教育行为。(7分)
(2)材料给你哪些启示?(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