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实际音乐生活中,影响较大的群众歌曲创作数量愈益减少,主要代表作仅有:朱南溪的《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李遇秋的《八一军旗高高飘扬》、施光南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王世光的《长江之歌》、瞿维的《心中的旗帜》、臧云飞等的《当兵的人》、孟卫东的《同一首歌》等。其中以《长江之歌》、《在希望的田野上》、《同一首歌》等歌曲,在革命性与抒情性、严肃性与通俗性的结合上处理得较好而使作品在群众中的影响广泛。《当兵的人》则是较好地体现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广大战士的军人气质和部队队列歌曲新风格的代表作。( )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响比较突出的少儿歌曲创作,主要有:瞿希贤的《我们和你们》、寄明的《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潘振声的《嘀哩嘀哩》、金凤浩的《金梭和银梭》、徐锡宜的《七色光之歌》、王玉田的《白帆》、吴大明的《春雨蒙蒙的下》以及戴于吾的《素描三首》(《春雨沙沙》[见谱例10-2],《铃兰》,《蒲公英在秋风中微笑》)等。这些少儿歌曲不仅题材的面比“文革”以前更宽广了,而且在演唱的形式上也比过去更丰富了。如《春雨沙沙》就是一首富于清新气息的、充分调动多声合唱效果的、表演性的童声合唱曲。这说明随着20世纪80年代整个中小学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少儿歌曲已经从过去主要作为自娱和自我教育的体裁形式,发展成主要发挥合唱表演以艺术娱人为主的新形式了,而且这种发展趋势到20世纪90年代后愈益鲜明。( )
A. 对
B. 错
在“改革开放”方针影响下,以施光南为代表的一批青年作曲家开始积极提倡创作“雅俗共赏”的“抒情性独唱歌曲”。代表性的作品有:施光南的《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和《多情的土地》谷建芬的《年青的朋友来相会》和《那就是我》、王立平的《大海啊,故乡》和《太阳岛上》、刘文金的《大海一样的深情》铁源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臧云飞的《珠穆朗玛》张丕基的《夕阳红》、印青的《走进新时代》和王佑贵的《春天的故事)等。这些符合时代和群众要求的抒情歌曲的创作和流传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对那些境外传入的庸俗音乐的泛滥曾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比较而言,施光南抒情性独唱歌曲的创作是最能体现他艺术个性和创作成就的领域,其社会影响也最大。施光南的这类歌曲,综合吸收了我国南北各地的民间音调、节奏、体裁特点等因素,表现了“文革”后历史新时期中国人民内心充满希望的喜悦,表现了广大青年献身建设祖国的热情,以及在“改革开放”方针影响下祖国现实的方方面面。这可能与他从小就受到较好的民族音乐和中外革命歌曲的熏陶有关。( )
A. 对
B. 错
谷建芬的代表性作品有:《年青的朋友来相会》、《那就是我》、《思念》、《歌声与微笑》、《今天是你的生日》以及《滚滚长江东逝水》等。在这些歌曲创作中,生动地表现出她对旋律写作的突出才能和善于从朴素平淡中透发出青春活力的个性特点。从中可以看出她对广大青年群众的生活情趣非常熟悉,她总是对青年怀着一种深厚的友情来构思和述说她的炽热感受。因此,她的作品嬴得了广大青年群众的热情欢迎。20世纪90年代她为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所写的主题歌,成功地对自己的创作实现一个新的突破,即体现了一种为她过去创作所没有的、那种凝重的历史感和宏伟的气质。( )
A. 对
B. 错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市音乐生活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为通俗歌曲和影视音乐的发展带来了自由竞争的新局面。如以崔健为代表的“中国摇滚”的开风之作《一无所有》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接着所谓“西北风”的一系列代表性音乐家及其创作也应运而生。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卡拉OK”的娱乐方式在城市青年中的普及和以歌星为主的大型娱乐性晚会的盛行,又出现了一批从事所谓“中国爵士”等乐队的专门集会和以歌星为号召而制作的“通俗音乐”。不可否认,其中也产生了一些比较优秀的受到广大群众所欢迎的歌曲,如张丕基的《夕阳红》、孟卫东的《同一首歌》等。但是,在这个领域里,也出现了不少属于“鱼龙混杂”的作品,带来了不少应该关注的问题。( )
A. 对
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