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芬的代表性作品有:《年青的朋友来相会》、《那就是我》、《思念》、《歌声与微笑》、《今天是你的生日》以及《滚滚长江东逝水》等。在这些歌曲创作中,生动地表现出她对旋律写作的突出才能和善于从朴素平淡中透发出青春活力的个性特点。从中可以看出她对广大青年群众的生活情趣非常熟悉,她总是对青年怀着一种深厚的友情来构思和述说她的炽热感受。因此,她的作品嬴得了广大青年群众的热情欢迎。20世纪90年代她为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所写的主题歌,成功地对自己的创作实现一个新的突破,即体现了一种为她过去创作所没有的、那种凝重的历史感和宏伟的气质。( )
A. 对
B. 错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市音乐生活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为通俗歌曲和影视音乐的发展带来了自由竞争的新局面。如以崔健为代表的“中国摇滚”的开风之作《一无所有》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接着所谓“西北风”的一系列代表性音乐家及其创作也应运而生。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卡拉OK”的娱乐方式在城市青年中的普及和以歌星为主的大型娱乐性晚会的盛行,又出现了一批从事所谓“中国爵士”等乐队的专门集会和以歌星为号召而制作的“通俗音乐”。不可否认,其中也产生了一些比较优秀的受到广大群众所欢迎的歌曲,如张丕基的《夕阳红》、孟卫东的《同一首歌》等。但是,在这个领域里,也出现了不少属于“鱼龙混杂”的作品,带来了不少应该关注的问题。( )
A. 对
B. 错
在影视音乐方面不少原来以抒情歌曲创作为主的作曲家,如谷建芬、王酩、王立平等,和不少原来创作其他体裁的作曲家如郑秋枫、赵季平、张千一、何训田、雷蕾、三宝等,逐步将自己的兴趣转入以影视音乐为主的写作。代表性的作品先后有:王酩的《妹妹找哥泪花流》(电影《小花》插曲),郑秋枫的《我爱你,中国》(电影《海外赤子》插曲),黄准的《一支难忘的歌》(电视连续剧《磋砣岁月》主题歌),王立平的《大海啊,故乡》(电影《大海在呼唤》插曲)和《枉凝眉》(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插曲),雷振邦、温中甲、雷蕾的《重整山河待后生》(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主题歌),雷蕾的《少年壮志不言愁》(电视连续剧《便衣警察》插曲),徐沛东的《篱笆墙的影子》(电视连续剧《篱笆・女人和狗》主题歌),谷建芬的《滚滚长江东逝水》(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赵季平的《好汉歌》(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大宅门》(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主题歌),张千一的《青藏高原》(电视连续剧《天路》片头曲)以及三宝的《你是这样的人》(电视专题片《百年恩来》主题歌)等。尤其是赵季平的影视音乐创作,给人印象很深,社会影响愈益增强。赵季平于1984年开始其影视音乐的创作生涯,先后为影片《黄土地》、《红高粱》、《秦始皇》、《菊豆》、《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及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康熙微服私访记》、《大宅门》、《青衣》等作曲,他的音乐具有极其丰富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相当深厚的民族意韵,切合戏剧人物个性,能生动形象地概括整个剧情及某种特殊生活场景,同时,善于灵活有效地运用器乐和声乐的音色组合来表现题材内容,充分体现了他敏锐的音色意象感觉和大胆新颖的艺术想象。他成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影响最大的影视音乐作曲家。可以说,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整个90年代,在人民音乐生活中,以这种影视音乐为主的新的“通俗音乐”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五六十年代中国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在社会上的强大影响。总的说,抒情性独唱歌曲及通俗性影视音乐的创作,是“文革”后我国声乐创作方面题材、形式、风格比较多样、社会影响最大的一个重要领域。( )
A. 对
B. 错
文革”结束后,艺术歌曲这个领域的创作,包括有关的音乐表演,还只能说是有了新的复苏,并没有真正取得与广大城市音乐生活和我国音乐发展的实际相适应的进展。( )
A. 对
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