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在影视音乐方面不少原来以抒情歌曲创作为主的作曲家,如谷建芬、王酩、王立平等,和不少原来创作其他体裁的作曲家如郑秋枫、赵季平、张千一、何训田、雷蕾、三宝等,逐步将自己的兴趣转入以影视音乐为主的写作。代表性的作品先后有:王酩的《妹妹找哥泪花流》(电影《小花》插曲),郑秋枫的《我爱你,中国》(电影《海外赤子》插曲),黄准的《一支难忘的歌》(电视连续剧《磋砣岁月》主题歌),王立平的《大海啊,故乡》(电影《大海在呼唤》插曲)和《枉凝眉》(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插曲),雷振邦、温中甲、雷蕾的《重整山河待后生》(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主题歌),雷蕾的《少年壮志不言愁》(电视连续剧《便衣警察》插曲),徐沛东的《篱笆墙的影子》(电视连续剧《篱笆・女人和狗》主题歌),谷建芬的《滚滚长江东逝水》(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赵季平的《好汉歌》(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大宅门》(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主题歌),张千一的《青藏高原》(电视连续剧《天路》片头曲)以及三宝的《你是这样的人》(电视专题片《百年恩来》主题歌)等。尤其是赵季平的影视音乐创作,给人印象很深,社会影响愈益增强。赵季平于1984年开始其影视音乐的创作生涯,先后为影片《黄土地》、《红高粱》、《秦始皇》、《菊豆》、《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及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康熙微服私访记》、《大宅门》、《青衣》等作曲,他的音乐具有极其丰富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相当深厚的民族意韵,切合戏剧人物个性,能生动形象地概括整个剧情及某种特殊生活场景,同时,善于灵活有效地运用器乐和声乐的音色组合来表现题材内容,充分体现了他敏锐的音色意象感觉和大胆新颖的艺术想象。他成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影响最大的影视音乐作曲家。可以说,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整个90年代,在人民音乐生活中,以这种影视音乐为主的新的“通俗音乐”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五六十年代中国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在社会上的强大影响。总的说,抒情性独唱歌曲及通俗性影视音乐的创作,是“文革”后我国声乐创作方面题材、形式、风格比较多样、社会影响最大的一个重要领域。( )

A. 对
B. 错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文革”结束后,艺术歌曲这个领域的创作,包括有关的音乐表演,还只能说是有了新的复苏,并没有真正取得与广大城市音乐生活和我国音乐发展的实际相适应的进展。( )

A. 对
B. 错

陆在易的主要作品有:合唱《雨后彩虹》《行路难》、《在十八岁生日晚会上》、《云南民歌三首》,大型合唱套曲《蓝天、太阳与追求》、《中国,我可爱的母亲》,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我爱这土地》等。他的创作以其合唱音乐影响最大,其旋律的优美、感情的真挚、格调的清新、色彩的丰富和技法的凝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

A. 对
B. 错

刘德海早在“文革”期间就开始有关琵琶独奏乐曲的创编工作,如《浏阳河》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等。这时期他的作品还基本局限在根据民间歌曲进行改编的范围。但是,从这些作品也可看出他比较重视对琵琶演奏技巧的新探索。20世纪80年代他所创作的《天鹅》,就是一首完全根据中国民族音调所创作的、具有相当艺术含量和技术创新的作品。之后,刘德海在教学之余以更多的精力投入于琵琶新作的实践,先后创作了《秦俑》、《老童》、《金色的梦》、《白马驮经》《昭陵六骏》以及《杂耍人》等。这些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多年对人生的富于哲理的思考,以及对他自己总结的“新古典主义”(这里的提法与西方现代音乐发展中的提法概念一致,但又有不同,这是刘德海个人所提的、融合中国古代崇尚的“和”的美学思想以及与今天对艺术的追求相结合的美学观念)创作理念的追求。同时刘德海在自己这些琵琶独奏曲的创作中,对进一步挖掘和发展琵琶的新的演奏技术也进行了相当大胆的创新。( )

A. 对
B. 错

20世纪80年代中期,谭盾大胆地举办了一次全部是他个人创作的民族器乐独奏、重奏、小型合奏的“新作品音乐会”。该音乐会的作品是属于谭盾多方面向“器乐民族化和民乐现代化”大胆迈进的探索性实践。他这次的行动,标志着我国青年作曲家群体在音乐创作上一个颇具深远意义的开端。与他同时的其他青年作曲家,也在其影响下纷纷写出了各自的新作,如徐昌俊的柳琴曲《剑器》就以其新的创作意境和比较大胆的调性思维与一定的无调性思维相结合多声技法,给柳琴这一类弹拨乐器的独奏技巧,灌注了新的生命力。( )

A. 对
B. 错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