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刘德海早在“文革”期间就开始有关琵琶独奏乐曲的创编工作,如《浏阳河》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等。这时期他的作品还基本局限在根据民间歌曲进行改编的范围。但是,从这些作品也可看出他比较重视对琵琶演奏技巧的新探索。20世纪80年代他所创作的《天鹅》,就是一首完全根据中国民族音调所创作的、具有相当艺术含量和技术创新的作品。之后,刘德海在教学之余以更多的精力投入于琵琶新作的实践,先后创作了《秦俑》、《老童》、《金色的梦》、《白马驮经》《昭陵六骏》以及《杂耍人》等。这些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多年对人生的富于哲理的思考,以及对他自己总结的“新古典主义”(这里的提法与西方现代音乐发展中的提法概念一致,但又有不同,这是刘德海个人所提的、融合中国古代崇尚的“和”的美学思想以及与今天对艺术的追求相结合的美学观念)创作理念的追求。同时刘德海在自己这些琵琶独奏曲的创作中,对进一步挖掘和发展琵琶的新的演奏技术也进行了相当大胆的创新。( )

A. 对
B. 错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谭盾大胆地举办了一次全部是他个人创作的民族器乐独奏、重奏、小型合奏的“新作品音乐会”。该音乐会的作品是属于谭盾多方面向“器乐民族化和民乐现代化”大胆迈进的探索性实践。他这次的行动,标志着我国青年作曲家群体在音乐创作上一个颇具深远意义的开端。与他同时的其他青年作曲家,也在其影响下纷纷写出了各自的新作,如徐昌俊的柳琴曲《剑器》就以其新的创作意境和比较大胆的调性思维与一定的无调性思维相结合多声技法,给柳琴这一类弹拨乐器的独奏技巧,灌注了新的生命力。( )

A. 对
B. 错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乐器改革与制作的提高和专业作曲家对民族器乐创作的关注与不断投入,民族器乐合奏音乐也出现了空前的新进展。主要代表作先后有:李焕之的筝与民族乐队《汨罗江幻想曲》,周龙的根据琵琶传统大曲改编的同名大型作品琵琶与管弦乐《霸王卸甲》,彭修文的音诗《流水操》,金湘的《塔克拉玛干掠影》,刘锡津的《丝路驼铃》,何训田的《达勃河随想曲》,饶余燕的《骊山吟》,刘文金的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瞿小松的管乐协奏曲《神曲》,唐建平的《琵琶协奏曲》等。但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这一领域的创作,仍是中国音乐界值得关注和有待深人解决的重要课题。( )

A. 对
B. 错

20世纪70年代以来,小提琴音乐创作方面仍以马思聪的作品为主。他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创作了《第三回旋曲》、《第四回旋曲》、《阿美组曲》、《高山组曲》等,这些作品都写于作者旅居美国期间,开始在国内未见任何影响。直到20世纪90年代国内有关单位(如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马思聪研究会等)多次举办有关马思聪的纪念活动时,才有意识地对他后期上述创作给予必要的介绍。其他作品还有:夏良的《幻想曲》、敖昌群的《b小调小提琴奏鸣曲》、黄虎威的《峨眉山月歌》、瞿小松的小提琴与乐队《山之女》、郭文景的无伴奏组曲《川调》、张柯的《草海音诗》、杨歌阳的《山情》等。这些作品在不同的方面都较之马思聪的作品有所突破、有所前进,但作为整体、作为独奏曲,它们还没有全面超出马思聪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

A. 对
B. 错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交响音乐创作的发展,先后出现了两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文化部、中国音协等单位联合举办“第届交响音乐创作评奖”作为标志,涌现了一大批质量空前的新作。第二次高潮,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逐步涌现的,以谭盾、瞿小松、叶小钢、郭文景、许舒亚为代表的我国各高等音乐院校新培养出的创作群体(即所谓“新潮”群体)。( )

A. 对
B. 错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