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专业术语中,“奏鸣曲”和“奏鸣曲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18世纪逐渐形成的“奏鸣曲”(sonata)体裁,由不同数目的乐章组成·,乐章之间在()上形成对比,几个乐章作为一个整体,彼此存在着();而“奏鸣曲式”(sonata-form)则是指“奏鸣曲”体裁内部所采用的结构曲式,当第一乐章采用时,通常被称为(),其他各乐章也常使用奏鸣曲式或其他曲式。在“交响曲”、“协奏曲”、“四重奏”等器乐形式中,所采用的乐章结构曲式与()基本相似。作为器乐的一种体裁类型,“奏鸣曲”经过了巴罗克时期的()的大量创作实践,到前古典时期已趋成熟。巴罗克时期的独奏奏鸣曲多为()而作,前古典时期的发展则更多地体现在() (羽管键琴或钢琴)作品中。新时期的作曲家渴望与公众保持更为密切的联系,力图通过器乐表达更多的个人情感,因此他们非常重视独奏奏鸣曲,而这同样是业余爱好者为自己消遣娱乐首选的形式。C.P,E.巴赫、D .斯卡拉第、D·阿尔贝蒂等人的创作成为此时期独奏奏鸣曲的代表。
A. 调性、速度、情绪;内在的逻辑关系;“奏鸣曲式快板”; “奏鸣曲”
B. 调性、速度、情绪;内在的逻辑关系;“奏鸣曲式快板”; “奏鸣曲式”
C. 三重奏鸣曲及独奏奏鸣曲;提琴、长笛;键盘乐器
D. 四重奏鸣曲及室内奏鸣曲;提琴、长笛;吹管乐器
查看答案
卡尔·菲利晋·埃马努埃尔·巴赫(Cwl Philipp Emanuel Bach,1714-1788)是J.S.巴赫的儿子,1738-1769年在普鲁士腓特烈大帝的宫廷里任羽管键琴师,因此音乐史上对他有()之称。他为键盘乐器或管弦乐队所写的作品,和同期在宫廷任职的作曲家格劳恩(Karl Graun,1704-1757)的歌剧及交响曲、匡茨(Johann Quantz,1697-1773)的长笛曲、本达(Franti-sekBenda,1709-1786)的小提琴奏鸣曲,以及他的哥哥、巴赫的长子威廉·弗里德曼·巴赫(WilhelmFriedemann Bach,1710-1784)的交响曲作品一起,被视为() (Norddeut-sche Schule)风格的代表。这些柏林作曲家的作品,与同时期法国盛行的精致()不同,情感表达更为强烈直率,力度变化十分频繁,C.P.E.巴赫本人和德国()的几位诗人都有很深的交往,他的作品里集中体现出与()精神相连的()。( )
A. “柏林巴赫”;“北德意志乐派”;华丽风格
B. “伦敦巴赫”;“曼海姆乐派”;华丽风格
C. “启蒙运动”;“狂飙运动”; “情感风格”
D. “狂飙运动”;“狂飙运动”; “情感风格”
C.P.E.巴赫十分注意研究D.____的羽管键琴奏鸣曲,但他的奏鸣曲不是____的,而通常以____为结构,分别以____的速度排列。头尾的两个乐章常用____的结构,第二部分带有____的段落,已具备____的外部特征;慢乐章喜欢采用________(dumhkomponiert)。
C.P.E.巴赫增加了奏鸣曲这种体裁的____的气质,奏鸣曲式主题之间的____加强,各乐章间甚至运用____的并置手法。
意大利作曲家多米尼科·斯卡拉第虽与巴赫、亨德尔同岁,但他在葡萄牙、西班牙宫廷工作期间所创作的500多首羽管键琴奏鸣曲,已经显示出18世纪新的____风格。这些作品,对探索奏鸣曲乐章内部的结构、挖掘并发挥羽管键琴的演奏技巧都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