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而辟焉,之其所()而辟焉,之其所()而辟焉,之其所()而辟焉,之其所()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也;悌者,所以()也;慈者,所以()也。《康诰》 曰:“()。”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而民兴孝,上()而民兴悌,上()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者本也,()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财散则民()。是故()悖而出者,亦悖而入;()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食之者(),为之者(),用之者(),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为利,以()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 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