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顿和莫扎特的创作标志着古典主义风格高峰的到来;贝多芬虽然紧随其后,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三位大师,但贝多芬的创作风格和他生活的时代一样,横跨两个世纪,属于两个时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 贝多芬生活的年代跨越了18世纪和19世纪。
B. 贝多芬实际上与海顿和莫扎特两位音乐家处于不同的时代。
C. 贝多芬的音乐创作风格既是古典乐派的高峰,又是浪漫乐派的开启。
D. 贝多芬的活动时间在18世纪和19世纪,但他的音乐风格只能是古典乐派的。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 1759年海顿到莫尔津(Morzin)亲王的乐队任职,结识匈牙利贵族保罗•埃斯特哈齐亲王,并于1761年受聘为亲王宫廷乐队的副乐长,对于海顿来说这是其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结束了相对不稳定的第一个时期。
B. 海顿18世纪60年代的交响曲和四重奏在音乐结构和语言上,体现出新旧风格交织的状态,更多带有一种试验和探索的性质。交响曲与同期曼海姆乐派及北德乐派一样,乐章的数目并不相同,奏鸣曲式内部的逻辑结构也未成熟。
C. 海顿18世纪70年代作品的情感表 现幅度增大,体现了C.P.E.巴赫对海顿的影响:丰富的和声处理、主题间的对比色调、复调对位与动机模仿的混用,以及故意将调性模糊设置、旋律走向及力 度的突然变化等等。
D. 一些音乐史学家将海顿18世纪80年代单独划出,作为海顿的一个特殊创作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海顿的创作显然收到了J.S.巴赫和贝多芬的影响。
18世纪90年代至海顿逝世的近20年,是他创作的第三个时期,也是他功成名就的光辉年代,海顿此时已经离开了埃斯特哈齐宫廷去维也纳居住。这时期的重要作品,首推(),这是1791-1792年和1794-1795年两次赴英国期间的创作。( )
A. 12部“伦敦”交响曲
B. 6首“巴黎”交响曲
C. 6首弦乐四重奏(即“太阳四重奏”)
D. “告别”和“牛津”交响曲
海顿生前的最后一件大事,即( )。
A. 海顿1791年在英国受到隆重的礼遇,获得牛津大学授予的博士学位。
B. 1808年3月27日由萨里埃利指挥,在维也纳演出其创作的清唱剧《创世纪》。
C. 海顿1796-1797年所写的独唱曲《上帝保佑弗朗兹皇帝》成为奥地利国歌,这是后人对海顿表示出的特殊敬意。
D. 1791-1792年和1794-1795年这段时间创作了12部“伦敦”交响曲。
海顿最重要的贡献是()部交响曲和()首四重奏,在这两个领域里集中体现出他那永不停歇的探求精神。( )
A. 108;68
B. 118;88
C. 128;78
D. 13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