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单位犯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一般都不具备法人资格,关于单位犯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一般都不具备法人资格,所以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B. 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上采取的是“双罚制”,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比照自然人犯罪判处相应刑罚。但例外是“单罚制”,即只对单位判处罚金
C. 由于单位和自然人也可能成立共同犯罪,所以,单位犯罪时,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与该单位本身也就能成立共同犯罪
D.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是典型的单位犯罪但采“单罚制”的立法例
查看答案
关于非法拘禁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欠甲人民币30万元,屡催不还。甲遂纠集乙、丙等二人开车前关于非法拘禁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丁欠甲人民币30万元,屡催不还。甲遂纠集乙、丙等二人开车前往丁家中,将丁五花大绑后,装进麻袋,塞入后备箱内,驶往邻省一朋友家中,欲以此为要挟,向丁家人索还债务。车至中途时,发现被害人已经窒息而死。三人害怕至极,遂投尸河中。甲成立非法拘禁罪(致人死亡)
B. 丁欠甲人民币30万元,屡催不还。甲遂纠集乙、丙等二人开车前往丁家中,将丁五花大绑后,装进麻袋,塞入后备箱内,驶往邻省一朋友家中,欲以此为要挟,向丁家人索还债务。到达目的地后,甲将丁非法拘禁于朋友家的地下室中。在向丁索要债务过程中,甲、丁二人发生争执。甲遂对丁进行殴打,不慎失手致丁死亡。甲成立故意杀人罪
C. 丁欠甲人民币30万元,屡催不还。甲遂纠集乙、丙等二人开车前往乙家中,将丁五花大绑后,装进麻袋,塞入后备箱内,驶往邻省一朋友家中,欲以此为要挟,向丁家人索还债务。到达目的地后,甲将丁非法拘禁于朋友家的地下室中。在向丁索要债务过程中,丁扬言要将自己所知的甲生产销售假茅台酒并致多人死亡的犯罪事实向公安机关举报。甲大为恐惧,遂将丁杀死。对甲应以非法拘禁罪与故意杀人罪并罚
D. 丁欠甲人民币3万元,屡催不还。甲遂纠集乙、丙等二人前往丁家中将丁骗到自己开来的车上,驶往邻省一朋友家中,并以此为要挟,向丁家人索要债务30万。对甲应以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并罚
下列再审案件应当开庭审理的是:()A.李某玩忽职守一案,A市甲区人民法院按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再审B.B下列再审案件应当开庭审理的是:()
A. 李某玩忽职守一案,A市甲区人民法院按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再审
B市中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舒某诈骗一案,将开庭的时间、地点在开庭7日以前已通知该市人民检察院,且进行了两次通知,该市检察院不派员出庭
C. 李某因敲诈勒索被判有期徒刑3年,在一偏远地区的监狱服刑。二审法院在例行案件检查中发现该案有疑点,遂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但后来二审法院发现,由于李某服刑地偏远,提押到庭确有困难
D. 孙某因受贿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二审终审后,二审人民法院决定进行再审,但发现孙某因受刺激,精神崩溃,经鉴定已丧失辨认和控制能力
在第二审案件的裁判中,下列哪一个表述不违反上诉不加刑原则:()A.第一审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判决后,在第二审案件的裁判中,下列哪一个表述不违反上诉不加刑原则:()
A. 第一审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判决后,被告人的妻子经被告人同意提出上诉,被害人对附带民事部分也提出上诉,法院第二审判决对被告人加刑
B. 被告人上诉的案件,第二审判决在不改变刑期的情况下,将抢夺罪改为抢劫罪
C. 被告人上诉的案件,第二审法院审理后,认为第一审判决认定犯罪事实和适用法律没有错误,但量刑偏轻,遂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审,原审法院重审后对被告人不加刑
D. 第一审判决被告人抢夺罪和故意伤害罪,被告人提出上诉,第二审法院认为第一审判决抢夺罪量刑偏轻,而对故意伤害罪;量刑偏重,故在数罪并罚执行刑期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抢夺罪的刑期,减少故意伤害罪的刑期
关于刑法修正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刑法修正案与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都是我国刑法的渊关于刑法修正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刑法修正案与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都是我国刑法的渊源
B. 目前我国共有7个刑法修正案,这7个修正案不但有对刑法分则具体罪名的增删或修改,也对刑法总则的个别条文进行了修改
C. 所有的7个修正案都明显具有“重刑主义”倾向,即“入罪”或“加重法定刑”的规定居多,而“出罪”或“降低法定刑”的规定十分罕见
D. 《刑法修正案(七)》将绑架罪的法定最低刑由10年有期徒刑降至3年有期徒刑,使绑架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刑罚基本保持一致,同时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法定最高刑由5年有期徒刑升至10年有期徒刑。这些规定,都很好地体现和贯彻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