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任教五年的谢老师回忆道:读初三时,新来的语文老师以“秋游为题”,让我们写一篇作文。我写了一次与爸爸上山采杨梅的经历,由于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写的有声有色。这个语文老师对班上的情况不了解,并不知道我是班里最差的学生,在批改完作业后,我的作文成了班上唯一优秀的范文,老师拿着我的作业本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着,我一听是自己的作文,心狂跳起来。语文老师读完了以后,就对全班同学说:“请写这篇作文的同学站起来。”我在后排怯生生的站了起来,全班同学以惊奇的目光注视着我,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老师在读完了我的作文后,还分析了作文好在什么地方,并给了我几张空白稿纸让我再写一遍,然后在班里墙壁上开辟了一个作文园地。我的作文就是园地里的第一篇范文。由此,我找到了自信,发现自己原来并不是一无是处,我也有很多闪光点。自从那以后我开始要求自己坚持写周记和日记,并送给老师批改。老师在看完之后要么写一句评语,要么盖上一个“优秀”字样的图案,我非常满足,写日记这个习惯初二开始一直保留至今,现在我的日记本已经达五十多本了。我的语文成绩也突飞猛进,后来我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材料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行为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根据任务的要求,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的现象称之为()。

A. 注意稳定性
B. 注意分散
C. 注意转移
D. 注意分配

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直接和最终因素是()

A. 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水平
B. 教育投资
C. 领导者的意志
D. 生产力的发展

()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同时也是班集体形成的基本条件。

A. 健全的组织机构
B. 共同的奋斗目标
C. 健全的规章制度
D. 有力的领导核心

简述德育的知行统一原则的内涵及其具体实施的要求。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