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二、阅读理解:共20题。每道题包含一段短文,短文后面是一个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来完成这一陈述。注意:供选择的答案有时可能是对短文内容的一个复述,有时则满足了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请开始答题:
第 31 题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在经济界,“消费券”这个词其实是有着严格界定的。当前不少地方发放的消费券,实际上是指地方政府部门以公共财政为资金来源,在规定期限内使用的代币券,一般没有其他任何附加条件,有些甚至还可以叠加使用。而商家们推出的消费券就多多少少设置了一些限制,说白了就是抵扣券的硬性搭配。纵观这些泛滥成灾的消费券,并不是让你白白享受,而是“钓鱼”,你必须消费到多少金额,才能抵扣多少额度的消费券。说白了,首先你得拿出一笔资金,才能享受到消费券。根据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某人准备从甲地去乙地。若坐车去需要等车30分钟,于是他改用步行,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当他走到4/3千米时被汽车追上,汽车继续前进,到达乙地休息30分钟返回,并于途中与步行者相遇,这时步行人恰好又行了2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小王买一件上衣、一条裤子、一双鞋共花了310元。上衣比鞋贵100元,买上衣和鞋比买裤子多花250元,小王买鞋花了多少元?()。

在一些学术问题的讨论过程中,总有人为了引人注目而故作惊人之语。哪知道,学术界的肝火是很盛的,保不齐惹恼了谁就会群起而攻之的。殊不知,这却钻进了别人设下的“连环套”,也许人家会嬉皮笑脸地说:“小子不才,一不留神,您抬举了我。”
上述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