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以下关于间接故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明知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即对结果是否真的会发生处于一种不能肯定的状态中,且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放任的态度。
B. 行为人在实施某种犯罪行为时,同时放任另一种危害结果的发生
C. 实施一个非犯罪行为时,而放任某种犯罪结果的发生
D.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引起危害社会的结果,或者可能引起什么样的危害结果,主观上没有明确认识,但对客观上可能产生的任何结果,却抱着无所谓的放任态度。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与间接故意犯罪的主要区别在于( )。

A. 危害结果是否发生对构成犯罪的影响不同
B. 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认识程度不同
C. 对危害结果可能发生所持的态度不同
D. 刑事责任不同

过于自信的过失的特征是( )。

A.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B. 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C. 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D. 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

张某,男,35岁。某日晚10时左右,天下着小雨,张驾驶汽车返回车库。同车的马某将车库门打开,张关灭汽车大灯,只开小灯驶进院内。在调头准备倒车时,汽车右前轮将睡在塑料布下的李某当场压死。后查明,李是一过路借宿的农民,原安排他在车库的马车上睡,后来他自行搬到车库院中,并用大块塑料布蒙头盖脚睡在地上。在准备调头倒车时,张和同车的马,都没有发现睡在地上的李。对于李某的死亡,张某的主观心理态度不应当认定为( )。

A. 间接故意
B. 疏忽大意的过失
C. 过于自信的过失
D. 意外

张某意图杀害李某,一天晚上,张某将一包炸药放在李某住宅边并引爆,李某因当晚没在家而幸免于难,但李某的妻子被炸身亡。对李某妻子的死亡,张某主观上为意外。

A. 对
B. 错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