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繁星密布,而首先成为天文学研究对象的是与人们确定季节关系密切的星体;地球上的生物品种难以计数,而人们首先研究的还是与农业和畜牧业有关的为数不多的植物和动物。这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起点,认识是实践的归宿
B. 实践的需要推动着认识的发展
C.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D. 科学研究具有相对独立性•
查看答案
“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没有决策权。”调查才能获得第一手材料,获得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的突出特点是
A. 直接性
B. 间接性
C. 抽象性
D. 深刻性
面对夕阳西下,有的人脱口而出“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有的人则只能说一句“哇,好美”。同样接触客观事物,由于理论准备不同,感受就可能大不一样。这一事实所蕴含的哲理是
A. 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B. 人们的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C. 人的感觉是渗透着理性的感觉
D. 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基础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逻辑会把你从A带到B,想象力能带你去任何地方。”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 逻辑证明的局限性在于只能回答结论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问题
B.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C. 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基础
D. 在认识过程中既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中国古代的主流观点认为,地震是“阴阳失衡”所致,与人类特别是帝王的不作为有直接关系,是上天对人类的一种警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观测工具的更新,目前人们已经对地壳运动有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和理论模型,但仍无法完全掌握地震的规律,也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这说明
A. 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构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性
B. 人们只能认识个别的、有限的东西
C. 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D. 人类无法充分认识客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