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文意,对“精进的程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经过自己的一番揣摩和师友的指导,作者就可以从“疵境”达到“稳境”了。
B. 在“疵境”和“稳境”中辗转反复,一些人就可能到达“醇境”。
C. 练习写字,练习不同的字帖碑帖以至稳定,就必定有“大成”的一日。
D. “醇境”仍属于“匠”的范畴,人品学问是“化境”所需,与初学者无关。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文中引用的丁敬礼和杜工部的话,完全适用于作文未脱离“疵境”的作者。
B. 只要有良师益友,就可以医治初学写作训练的人的两种毛病。
C. 养成纯正的手法不易,丢开恶劣的手法更难,因此要及早走上最平正的道路。
D. 借文字“混差事”的人,件件平稳,但缺乏精彩,落入俗套。
下列各组中括号里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薄荷(bó) 耀目(yào) 万籁(lài) 雷电霹雹(báo)
B. 滂沱(tuó) 青霭(ǎi) 仓颉(jí) 淅淅沥沥(lì)
C. 氤氲(yūn) 羯鼓(jié) 潺潺(chán) 一峰半壑(hè)
D. 寒濑(lài) 岑寂(cán) 惊蛰(zhé) 鸟声啾啾(jiū)
下列各句对课文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散文以作者在不同的地方听雨、看雨、体味雨串连起了一系列人生的感悟,表达了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B. 这篇散文以听雨为主线,将横的地域、纵的历史和纵横交错的现实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形象密集、描写瑰丽、情切意浓的美的意境。
C. 作者采取时空交错的写法:忽而过去,忽而现在;忽而故国,忽而异域,又随时回到台湾,回到厦门街,虽然能够表达诉说不尽的复杂情绪,但是,却给人一种凌乱无章的感觉。
D. 作者凭栏听雨,由自我感觉中梳理出种种雨的意象,并将在冷雨所织出的图案中体味的美妙的神韵与传统文化和古典音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人宛如置身雨境,雨声盈耳,雨丝濡目。
下列词语中,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回眸(móu) 云鬓(bìn) 粉黛(dài) 骊宫(lí)
B. 霓裳(shāng) 临邛(qióng) 鼙鼓(pí) 萦纡(yíngyū)
C. 仙袂(mèi) 衣钿(diàn) 千乘(shèng) 玉扃(jiōng)
D. 钗擘(bò) 马嵬(wéi) 绰约(chuò) 踌躇(chóuchú)